中国青年网合肥市7月14日电(通讯员 何山 傅亚炜)7月9日早晨9时许,安徽师范大学赴三河古镇文化调研的团队7位成员走进三河深巷,一访米酒工艺。还未走进“三河第一酒坊”店面,队员们就闻到了空气中飘着的淡淡酒香。这栋屹立在三河古镇商业街的房屋透露着质朴无华的气息,但其中飘香的酒香将其衬托出了不平凡。“欢迎你们来参观。”刘伦西拿着毛巾擦了擦粘着酒液的手,带着一丝笑容对成员们说道。
据悉,刘伦西今年40余岁,是这家“三河第一酒坊”店的店主。作为土生土长的三河古镇人,他是三河米酒酿造的传承者,更获得了“中国酒界博览会金奖”等奖项,是名副其实的三河第一米酒酿造人。
古法酿造,坚守传统
初见刘伦西,成员们在他的身边就能闻到淡淡的酒香味,据刘伦西介绍,这是酿造工艺的手法决定的,由于始终坚持使用传统方法酿造米酒,坚持人工处理糯米筛选处理的他在一天天的工作中自然而然也沾上了一些味道。
刘先生向团队成员展示米酒压缩装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思远提供
在刘伦西的带领下,成员们来到了店面后屋。虽然外表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后屋的内部却是另有乾坤。屋内的中心处摆放着一个由木架子架着,木块堆积起来的造型奇异的压缩装置。带着淡淡酒香的半透明酒液从最下方流出,然后流入桶中。“像这个装置就是我们制作米酒的压缩装置。主要是用全木头的结构,将处理过的糯米在里面进行压榨、过滤、传递,最后从最下面渗出来的就是米酒的原浆了。”刘伦西带着自信感对成员们讲解到,“以前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科技制造物,只能用这种土办法来生产米酒。但是这样产出的米酒,虽然酿成的速度很慢,味道确实最纯粹的,最天然的,是米自己本身的味道,而不是添加了各种添加剂之后的人造饮料。”
成员们对如此米酒的酿造工序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察觉到了如此酿造的米酒出成品速度之慢。当成员们询问刘伦西为何不将一些繁琐的处理工序换成机械工艺的时候,刘先生一脸严肃地跟成员们说:“古法酿造米酒是我们米酒味道的保证,只有不偷工减料地酿造,才能酿出味道最好的米酒。所以即使出成品时间长,我也不会更改酿造方法。”
多代传承,工匠精神
在与成员们交谈的过程中,正好到了刘伦西该为正在酿造的米酒加压的时候。刘伦西走进糯米压缩装置,熟练地将复杂交叉在一起的木架一一分开,再根据底部木板下沉的状态小心翼翼地添加着新的木架。在确定了木架底部开始渗透出浑浊的酒液的时候便将加压器扣在最上面的木架上,一边观看木架底部的出液情况一边用不同的力道对压缩装置进行加压。直到木架底部重新出现半透明的酒液,刘伦西才停下了手中的活。“这种半透明的酒液才是口感最好的。” 刘伦西如是说道。
刘先生正在使用压缩装置挤压糯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思远提供
看着刘伦西熟练地处理糯米加压工作,成员们不禁对刘伦西的从业时间感到好奇。“具体时间有多长也记不清了。”刘伦西一边熟练地向我们展示如何对糯米加压,一边回答道。“从我小的时候记事开始,我的师傅就是酿造米酒的。那时候他的师傅天天跑到我们家里来指导他。从如何处理糯米,再到后来的如何产出原浆。在一旁旁观的我也产生了好奇心,就一直跟着我师傅学习,以至于我后来就从事这份工作。”刘伦西坦言,正是小时候的耳濡目染才让他走上了米酒传承人的道路,能一辈子从事他喜爱的职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品尝滋味,展望未来
在参观完了米酒的酿造室之后,刘伦西热情地邀请成员们一一品尝他拿手的米酒。“这三种是米酒是我在师傅作品的基础上新创新出来的,是我的得意之作。” 刘伦西带着笑意跟成员们介绍道。成员们欣然受邀,在品尝米酒之后对其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三河第一米酒名不虚传。在品尝完米酒之后,成员们对如此多的米酒新品种感到好奇,并向刘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刘伦西表示,他不愿意让这门手艺一直原地踏步,毫无新意。他认为,一门传统手艺想要继续传承百年,甚至千年,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持工艺的完整性,还需要对工艺本身进行一定的创新。他会继续对他所传承的米酒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米酒的种类,味道等做出创新,为米酒的未来发展拓宽道路。
刘先生为团队队员品尝的米酒作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思远供图
当成员们询问他打算什么时候退休的时候,刘伦西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干到我干不动为止。”一边说着,刘伦西脸上边带起了笑意,用手艺人特有的质朴语气说道:“我师傅一直干到八十多岁,抬不动木架才彻底地传位给我,让我来做,我也打算跟他学习,一直干到我干不动了再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29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