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财税院“追忆长安文史增强文化自信”项目
----基于西安历史文化项目的考察报告
探长安 寻古迹 积文史 强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指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信心信念,最终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为探寻西安文化古迹与“长安情结”,增强当代新青年的文化自信。近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忆长安”暑期实践队伍实地走进西安古城,进行文化考察调研,重在发掘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积淀。它不仅仅是文物古迹,更多的是蕴含在古城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会、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城。它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文化考察的起始。成员:何子恒摄)
(秦腔文化剧院易俗社。通讯员:韩天凯摄)
古音戏曲----秦腔文化
7月3日,“忆长安”暑期实践小队首先进入西安城区,考察西安易俗社。
西安易俗社以移风易俗为名,原名“陕西伶学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它始建于辛亥革命第二年,为宣扬民主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秦腔文化中心讲解员讲到:“秦腔文化形成于秦代,保留了较多古音,以梆木为击节乐器,是相当古老的戏剧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鲁迅先生1924年游西安看秦腔曾言,要将民族文化好好保留发扬,并题写了‘古调独弹’的匾额。”
秦腔,品味其历史内涵与遗存,对于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曲艺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感染力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随后小队成员继续进访古城,追寻西安的古城故事。
(古朴庄严的大雁塔,通讯员:韩天凯摄)
古迹瑰宝----雁声楼影
7月4日,实践小队在西安城内具体考察建筑古迹。
钟楼,位于市中心四条大街交汇处。鼓楼,在回民街附近,与钟楼相望,击鼓报时。
据老西安市民所说,在整点时辰,整个西安城都能听到它那浑厚清悠的钟声,仿佛又回到了繁盛的长安不夜城。
探寻古迹,塔楼阁寺与城墙历经岁月,更显汉唐遗风;双雁塔,气魄宏大却古朴庄严。秦兵马俑以巨大规制、高超的陶冶技术、精致的艺术形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考察期间,实践小队有了新的方向:作为瑰宝遗产的古迹如何进行保护修复?
据了解,钟楼区使用限制客流量及游览时间的方式来保护古迹,古城墙景区则在客流低谷期(错开假期节日高峰)着手进行保护修复。
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古迹保护与修复以不破坏为前提,遵从“真实性”原则;但古迹重建必须慎重,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保存残迹会更有价值。
(民族文化的聚焦点—回民街,成员:何子恒摄)
民族世界----多元文化与丝路
文化考察期间,“忆长安”实践小队重点对“回民街”区域进行了考察。
据回民街住户介绍,回民街又称“回坊”,老西安还把这一带叫做“坊上”,这里作为回族穆斯林文化的聚居地,食肆、雕刻、茶艺繁多,生活可热闹。
古时长安,万邦来朝,唐代开明灿烂的文明吸引了诸多民族的向往,尽显我们华夏民族的自信,更为之后整个华夏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奠定了基础。重视统一多民族文化,有助于构建新时代民族和谐团结关系。
考察过程中,小队成员了解到,从长安起始的丝绸之路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新时代,习总书记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丝路区域巨大潜力的发掘。
传承文化根基 复兴民族之魂
通过为期一周的西安文化考察,实践小队切实体会了西安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不论是物质型的文物古迹,还是非物质的秦腔文化与民间艺术,都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西安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方法值得被借鉴推广。细究西安民族文化与丝路情结,凝聚中华民族魂,对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加强世界的联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青年更要做好文化传承者,增强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文明,展示我们的自信!
(南财大财税院“忆长安”暑期实践小队 7.1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29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