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湘潭市红色旅游资源发掘地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湘乡市的东山书院,探寻毛泽东同志少年时期的书院生活。
东山书院于1895年由原湘军将领、新疆巡抚刘锦棠及湘乡县举人许时遂、黄光福等人倡修,于1900年建成。书院建筑融入地方祠庙和西方建筑风格,进出书院的大门建于“乾、坤”二卦的位置上,寓意从东山书院走出的学生,都将大有作为、响震乾坤。书院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开创湖南“新式教育”的先河,1910年毛泽东同志进入书院学习,书院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对毛泽东同志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
调研团跟随导游的讲解,走遍了书院的每个角落,亲身去触摸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的印记。
少年毛泽东从韶山冲走出,步行50多里路来到东山书院。曾经七次转学、数次出走,反抗老师的封建教义的毛泽东迅速被书院的新式教育所吸引,物理课的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地理课让他知道了世界的广阔,还有“早上ABCD、晚上之乎者也”的中西合璧都让他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让毛泽东同志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激励他发奋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认识到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期望着国家逐步富强。甚至还为自己取了“子任”的笔名,表明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态度,新中国的一轮耀眼红日在此刻缓缓升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富强而读书。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有志青年为了改变中国饱受帝国压榨的残酷现状而奋发读书,忧国忧民,为中国重新挺直脊背呕心沥血,是当今青少年需要追求的重要精神价值。
走出书院,耳旁传来了熟悉的校园铃声。原来书院旁边就是一所学校,叫做东山学校。“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豪迈诗声还未散去,琅琅读书声又清晰入耳。一轮红日从东山升起,照耀了整个中国,并且永远不会落下。
日出东山永不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31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