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信-教育-文院-公费四院联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为发扬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实地了解乡村留守儿童现状,发扬当地文化传统,引领当代大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圆梦祖国七十华诞,7月6日,江西师范大学数信-教育-公费-文院四院联合赴丰城市段潭乡开展大学生“下乡 绽放青春精彩,圆梦祖国七十华诞”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按各学院专业以及个人优势将活动分为教学组“别样趣味教学”、调研组“情暖留守儿童”、寻访组“邂逅千年古村”三大板块,并分设宣传组、后勤组配合工作地顺利进行。
践行素质教育,爱在别样课堂
7月7日,教学组成员来到段潭中心小学开展“践行素质教育,爱在别样课堂”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授课旨在践行素质教育,开拓孩子们眼界,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授课包括手工、唱歌、跳舞、国学讲解、绘画、趣味数学、红色宣讲、英语教学等内容,还安排一至两节作业辅导课程,以便解答孩子们对基础课程的困惑。在课堂中,孩子们这些新奇的课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同时在互动中表达出对“三下乡”教学组老师的喜爱,他们踊跃举手,积极发言,让教学组成员倍感欣慰。趣味课堂上的欢笑与快乐消除了孩子们与实践队员的陌生感,除此之外,这也必将成为小朋友们难忘的回忆。此次课堂的开展为他们打开了一个窗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希望孩子们在这次体验中有所收获,并以此为契机,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埋下一颗科学与文学的种子。
微笑倾听,情暖留守儿童
为切实关注当地留守儿童现状,着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调研组于7月8日正式开始“段潭乡留守儿童”调研工作。并于当天上午在与段潭乡党政办副主任黄国斌以及段潭乡综合办副科级专职副主任陈进波的会谈中得知,当地留守儿童问题仍是他们目前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他们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留住段潭青年劳动力,并以此来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同时陈主任表示希望此次调研能为解决当地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有效地帮助。
据寻访了解,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大多偏低,家中经济来源基本靠外出务工且收入不高,平时比较忙也没有办法照顾小孩。在教育方面,因为目前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父母的教育支出压力不大,且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并表示愿意一直供小孩读书。同时,留守儿童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孩子放学后沉迷手机游戏的现象,家中老人没有太多时间教导孩子。这一系列的现象,使得调研组成员们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为下一步调研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邂逅千年古村,迸发文化自信
为发扬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实文化自信,发扬当地文化传统,让更多人关注段潭乡湖茫村历史文化古迹,实践队员前往丰城市段潭乡湖茫村开展“邂逅千年古村,迸发文化自信”主题活动。
据悉,湖茫李氏三宗属唐皇室曹王世系,祖先于唐中叶时期从临川(古称临汝)属地迁徙丰城新城里,择居莽莽草地,几经周折,在湖茫发祥。北宋初,李从率子孙躬耕于野,劳作不息,在原只有田地百亩、茅屋数间的基础上,凿井取水灌溉,开田数百顷,在各地置办庄院十余处,终于富甲一方,并依湖建村,村落初具规模,享有“九井十八巷”的美名。在当地村民和李氏宗祠管理人员的带领下,他们分赴“李遂故里家祠”、“三眼井”、“翰林第”、“双桂世家”等地。
看到昔日盛况如今变成了“一盘散珠”,“双桂世家”门前残缺不全的两座狮子映射着文革破四旧的边角,“翰林第”的门前,散落的石头、周围的钢筋水泥房似乎要吞下这曾经的荣耀。无法去愤慨什么,辉煌终将消退,而破败不灭的也可感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顽强,就如同村后那棵千年古樟一般,仍屹立不倒。现在要做的唯有尽力去抢救这些正在遗失或可能遗失的文化遗产,将文化建设作为乡村建设之根本,让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真正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三下乡”的行程虽然结束了,但乡村建设远远没有结束,本次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更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精神短板”,圆梦祖国七十华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31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