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美丽栾川——纪念马海明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一加一等于贰”

7月1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一加一等于贰”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马海明纪念园,去缅怀那位将重渡沟带出贫困走进富裕的英雄——马海明。

调研团成员进入纪念园,首先瞻仰了马海明同志的纪念像,接着一行人参观了马海明生平事迹介绍的宣传栏。

马海明,栾川重渡沟景区开发的先驱,1976年参加工作,1976至2000年在潭头镇政府工作,先后担任文化站站长、镇政府办公室秘书、镇党委委员、副镇长,1996年主动请缨牵头开发重渡沟。

1996年,潭头镇成立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开发重渡沟旅游资源,马海明兼任公司的首任经理。“没人、没钱、没公章、没场所,除了空名头,啥都没有,比皮包公司还皮包公司”是当时的基本状况。没有钱,马海明变卖自己的家底,把自家房子抵押出去贷了8万块继续修路,四处奔波筹措资金。

马海明认为,要开发重渡沟景区修路、砍竹子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也必然会引来村民的强烈反对,这期间发生了风波桥故事。

在金鸡河与滴翠河的交汇处,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微风拂来,竹叶沙沙,浓郁翠绿间飞鸟欢唱,潺潺溪流哗哗作响,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看着眼前秀美清幽的竹林,狠了狠心说:“砍,一定得把这竹林给砍了!”

“什么?砍了?”跟在马海明身后的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质疑道。

“对,砍了,砍了从这里、那里,各修一条路,同这下山的路连起来。”马海明指着眼前这片郁郁的竹林坚定地说道。

同事们都知道,马镇长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的决心,可若是砍了,破坏了这片竹林的整体性不说,这老百姓是一万个不会同意的,这大片的竹林可是重渡沟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啊。

“把这竹林砍掉就会有条路,路两边的竹林高耸入云,若再刮点风,摇曳起来,这可真是竹海中穿行啊,这可能成为我们重渡沟的一大卖点啊!”马海明这样说道

“就是怕群众们不愿意,砍了竹子,就等于砍了他们的命根子,老百姓不跟咱拼命才怪!”另一个同事担心道。

果不其然村民们拼死反对他们砍竹林,甚至有个别村民掂着斧头站在这里要与工作人员拼命。马海明决定先稳定群众情绪,一家一户宣传和解释,然而,当马海明带着当任栾川县政府县长的任建华到重渡沟检查工作,部分村民竟然拦车阻扰,要求表态,不让修桥。这让马海明几天都吃不下,睡不着。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以及身边的同事们看到马海明发愁的样子,决定全员上阵,做群众思想工作。就这样,在不厌其烦的解释和劝说中,路和桥终于修成了。

可是,好景不长,风波再起。因景区深度开发,旅游公司欠部分村民的工程款未能及时付清,有的人又在此处拦车阻挡,造成严重堵车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形象。马海明耐心地劝导村民,甚至自掏腰包偿还村民的工程款,当村民发现马海明没有一点私心的时候,群众的怨恨终于停息了。这条竹海幽径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人们步行或者驾车穿行于这竹林幽幽的路上,那沁人心脾的竹叶清香扑面而来,桥下叮咚作响的流水弹奏着悦耳的音符。

当村干部们让马海明为这座桥起个名字的时候,马海明抚摸着桥栏深情地说:“为了架这座桥,可是起了不少风波啊,希望这座桥在连接了南沟和西沟之后,景区的发展更加顺利,我看就叫它‘风波桥’吧。”

马海明同志为了重渡沟的百姓可谓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一心一意为人民,为党的建设,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自己,只为了人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马海明开发重渡沟景区之前,重渡村是“失学儿童多、光棍汉多、欠账多、赌博多、喝酒闹事多、封建迷信多”的六多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

如今,重渡村95%的家庭经营农家宾馆,农家宾馆总数达350家绝大多数村民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正如马海明所说“不管重渡沟开发的道路多么曲折,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不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去,即使只剩下我一个,我宁可重新招兵买马,也要把这个事业进行到底。”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始终为人民、为党奋斗在第一线,身体力行,带好头、做好人民群众的榜样。

转眼10年过去了,重渡沟村的百姓鼓了腰包、盖了楼房。闲暇之余,他们也常常掏出别在腰间的手机,拨通马海明的电话。重渡沟的百姓有钱了,他们没有忘记马海明,许多人经常邀请马海明到重渡沟拉拉家常、叙叙旧。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1年5月7号戛然而止。当天,马海明在栾川另一处景区——抱犊寨景区考察中遭遇车祸,永远闭上了双眼……

马海明追悼会在潭头镇举行。重渡沟村的父老乡亲来了,抱犊寨景区的同事来了,伊河漂流景区的同仁来了,栾川旅游系统的伙计们来了,1.8万人的送葬队伍,把这个豫西山区小镇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一步步向前挪动着,都想再看一眼这位“泥腿子干部”。

马海明曾经说过:“我是重渡沟的儿子,即使走到生命尽头化成骨灰,也要分出一部分去壮重渡沟的竹子”。马海明去世后,他的妻子关长荣把马海明的一部分骨灰埋在了重渡沟,这位乡村旅游拓荒人,将永远守护着这片自己为之付出一生深情的土地。

当年8月,重渡沟村村民捐资80多万元,在重渡沟景区为马海明建起了纪念园,竖起了铜像,立起了功德碑。马海明走了,他的身影永远留在了重渡沟的山水之间。每年清明节,村民们都会来到这里,向马海明献上一束花,深鞠一个躬。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精神叫永存。马海明,一位朴实的农家弟子,一位普通的乡镇干部,用执着,用坚韧,用顽强,打开了重渡沟百姓致富之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于我们而言,马海明同志永远是一座精神丰碑,永远是后辈的学习榜样。

马海明同志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马海明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善于谋划、敢闯敢干的担当精神,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游客来了,百姓笑了;海明走了,百姓哭了。他走的是身驱,但他的形象、他的精神永留在人民心中。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马海明做到了,做得坦坦荡荡;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马海明做到了,做得光明磊落;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马海明做到了,做得有口皆碑。

日落之时,调研团队结束了今天的任务。在回来的路上,只见那夕阳下,石桥边,竹影婆娑,垂柳轻舞,路上流光溢彩,桥下波光粼粼,仿佛马海明依旧存在着,如一座丰碑,矗立在重渡沟的青山绿水之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5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筑梦仲夏·我们在路上
筑梦仲夏·我们在路上——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仲夏”三下乡活动2019年7月15日星期一,早上9点整,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仲夏”团队整装待发,本着为云台镇人民服务…
宣传依法治国·我们在青云
宣传依法治国,我们在青云——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仲夏”依法治国宣传活动中青校园网重庆2019年7月15日电(通讯员何容莹)上午6时许,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仲夏志愿服…
走进敬老院,了解惠民政策
走进敬老院,了解惠民政策——数学与统计学院国惠豫民实践队范祥祥今天是2019年7月15日星期一,也是我们国惠豫民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八天。随着我国人口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对豆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调查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要明显减少。7月15日,…
实践是老师 实践是课堂——许昌学院“玄之又玄”暑期社会实践队学习绘图处理数据
早晨的太阳,像牛车的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水一样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坐在东方的岭脊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2019年7月15日上午九点,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玄之又玄”暑期社会实践队早早…
山川伏牛 神垕古镇 ——他日今朝许昌历史文化研究小队神垕古镇
7月15日上午,许昌历史文化研究小队来到神垕古镇,去看大宋留下来的遗址文化。神垕之地包括: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垕的人文景观。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
师之梦·路之遥
师之梦·路之遥·我们在前行——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仲夏”三下乡活动2019年7月15日,当阳光亲吻着来自乡村的土地,向孩子们传递着她那份可爱的热情,这便迎来了此次远程的第二天。走在…
不负遇见,无悔选择
7月15日,信息工程学院“幸运四叶草爱心支教队”的实践队员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支教实践。在这七天里我们与孩子们结下了最纯真的友谊,我们与他们用心交流,同样也收获了真心。在支教活动中,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发…
炎炎夏日之“辰明”美食扫除酷暑
图文:“辰明”开班仪式,放飞梦想7月15日,在烈阳底下,“辰明”的开班仪式正式开始。在殷来校长那鼓舞人心及沁人心脾的发言后,紧接而来的是“辰明”实践队指导老师黄展老师的发言。黄展老师从学校荣誉与学…
养儿防老,又岂在朝朝暮暮
养儿防老,又岂在朝朝暮暮——数学与统计学院“国惠豫民”实践队高艺娜2019年7月15日星期日,今天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第八天。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对老龄化问题格外的重视,在养老方面也是做足了工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