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一加一等于贰”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马海明纪念园,去缅怀那位将重渡沟带出贫困走进富裕的英雄——马海明。
调研团成员进入纪念园,首先瞻仰了马海明同志的纪念像,接着一行人参观了马海明生平事迹介绍的宣传栏。
马海明,栾川重渡沟景区开发的先驱,1976年参加工作,1976至2000年在潭头镇政府工作,先后担任文化站站长、镇政府办公室秘书、镇党委委员、副镇长,1996年主动请缨牵头开发重渡沟。
1996年,潭头镇成立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开发重渡沟旅游资源,马海明兼任公司的首任经理。“没人、没钱、没公章、没场所,除了空名头,啥都没有,比皮包公司还皮包公司”是当时的基本状况。没有钱,马海明变卖自己的家底,把自家房子抵押出去贷了8万块继续修路,四处奔波筹措资金。
马海明认为,要开发重渡沟景区修路、砍竹子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也必然会引来村民的强烈反对,这期间发生了风波桥故事。
在金鸡河与滴翠河的交汇处,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微风拂来,竹叶沙沙,浓郁翠绿间飞鸟欢唱,潺潺溪流哗哗作响,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看着眼前秀美清幽的竹林,狠了狠心说:“砍,一定得把这竹林给砍了!”
“什么?砍了?”跟在马海明身后的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质疑道。
“对,砍了,砍了从这里、那里,各修一条路,同这下山的路连起来。”马海明指着眼前这片郁郁的竹林坚定地说道。
同事们都知道,马镇长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的决心,可若是砍了,破坏了这片竹林的整体性不说,这老百姓是一万个不会同意的,这大片的竹林可是重渡沟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啊。
“把这竹林砍掉就会有条路,路两边的竹林高耸入云,若再刮点风,摇曳起来,这可真是竹海中穿行啊,这可能成为我们重渡沟的一大卖点啊!”马海明这样说道
“就是怕群众们不愿意,砍了竹子,就等于砍了他们的命根子,老百姓不跟咱拼命才怪!”另一个同事担心道。
果不其然村民们拼死反对他们砍竹林,甚至有个别村民掂着斧头站在这里要与工作人员拼命。马海明决定先稳定群众情绪,一家一户宣传和解释,然而,当马海明带着当任栾川县政府县长的任建华到重渡沟检查工作,部分村民竟然拦车阻扰,要求表态,不让修桥。这让马海明几天都吃不下,睡不着。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以及身边的同事们看到马海明发愁的样子,决定全员上阵,做群众思想工作。就这样,在不厌其烦的解释和劝说中,路和桥终于修成了。
可是,好景不长,风波再起。因景区深度开发,旅游公司欠部分村民的工程款未能及时付清,有的人又在此处拦车阻挡,造成严重堵车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形象。马海明耐心地劝导村民,甚至自掏腰包偿还村民的工程款,当村民发现马海明没有一点私心的时候,群众的怨恨终于停息了。这条竹海幽径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人们步行或者驾车穿行于这竹林幽幽的路上,那沁人心脾的竹叶清香扑面而来,桥下叮咚作响的流水弹奏着悦耳的音符。
当村干部们让马海明为这座桥起个名字的时候,马海明抚摸着桥栏深情地说:“为了架这座桥,可是起了不少风波啊,希望这座桥在连接了南沟和西沟之后,景区的发展更加顺利,我看就叫它‘风波桥’吧。”
马海明同志为了重渡沟的百姓可谓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一心一意为人民,为党的建设,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自己,只为了人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马海明开发重渡沟景区之前,重渡村是“失学儿童多、光棍汉多、欠账多、赌博多、喝酒闹事多、封建迷信多”的六多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
如今,重渡村95%的家庭经营农家宾馆,农家宾馆总数达350家绝大多数村民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正如马海明所说“不管重渡沟开发的道路多么曲折,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不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去,即使只剩下我一个,我宁可重新招兵买马,也要把这个事业进行到底。”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始终为人民、为党奋斗在第一线,身体力行,带好头、做好人民群众的榜样。
转眼10年过去了,重渡沟村的百姓鼓了腰包、盖了楼房。闲暇之余,他们也常常掏出别在腰间的手机,拨通马海明的电话。重渡沟的百姓有钱了,他们没有忘记马海明,许多人经常邀请马海明到重渡沟拉拉家常、叙叙旧。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1年5月7号戛然而止。当天,马海明在栾川另一处景区——抱犊寨景区考察中遭遇车祸,永远闭上了双眼……
马海明追悼会在潭头镇举行。重渡沟村的父老乡亲来了,抱犊寨景区的同事来了,伊河漂流景区的同仁来了,栾川旅游系统的伙计们来了,1.8万人的送葬队伍,把这个豫西山区小镇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一步步向前挪动着,都想再看一眼这位“泥腿子干部”。
马海明曾经说过:“我是重渡沟的儿子,即使走到生命尽头化成骨灰,也要分出一部分去壮重渡沟的竹子”。马海明去世后,他的妻子关长荣把马海明的一部分骨灰埋在了重渡沟,这位乡村旅游拓荒人,将永远守护着这片自己为之付出一生深情的土地。
当年8月,重渡沟村村民捐资80多万元,在重渡沟景区为马海明建起了纪念园,竖起了铜像,立起了功德碑。马海明走了,他的身影永远留在了重渡沟的山水之间。每年清明节,村民们都会来到这里,向马海明献上一束花,深鞠一个躬。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精神叫永存。马海明,一位朴实的农家弟子,一位普通的乡镇干部,用执着,用坚韧,用顽强,打开了重渡沟百姓致富之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于我们而言,马海明同志永远是一座精神丰碑,永远是后辈的学习榜样。
马海明同志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马海明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善于谋划、敢闯敢干的担当精神,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游客来了,百姓笑了;海明走了,百姓哭了。他走的是身驱,但他的形象、他的精神永留在人民心中。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马海明做到了,做得坦坦荡荡;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马海明做到了,做得光明磊落;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马海明做到了,做得有口皆碑。
日落之时,调研团队结束了今天的任务。在回来的路上,只见那夕阳下,石桥边,竹影婆娑,垂柳轻舞,路上流光溢彩,桥下波光粼粼,仿佛马海明依旧存在着,如一座丰碑,矗立在重渡沟的青山绿水之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5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