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戴文纯 周羽萱)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村民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戴文纯,很荣幸能够以主讲人的身份参加此次红色论坛,今天我主讲的内容是扶贫先治愚,扶贫必先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先治愚,扶贫必先扶智”。其实意思就是说咱们要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里所讲的“治愚”和“扶智”是说要提高咱们这儿孩子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对于国家给予咱们经济物质上的扶助、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咱们的生活质量等,“教育扶贫”才是解决贫困落后的根本,(根据ppt详细解释)我们只有将扶贫落到实处,真正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才能治根治本!
在这儿,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的老家是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山村里。我的爸爸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过,过去我们村的孩子受教育水平都不怎么高,有很多孩子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就算进了学校的门也有可能中途辍学。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条件不好交不起学费;二是有些家长观念比较陈旧,觉得送孩子去上学还不如让他留在家里做一些农活。我想在咱插柳村以前可能也有过类似的情况。然而,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当时我们村里有一个孩子成绩十分优异,但是需要分担家庭负担暂时没有条件去上学,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向学校争取给他免去一定的学费,可是他的爸爸妈妈还是不同意,这个孩子最终也没能再一次的踏进学校的大门,而是整天在家里帮着爸爸妈妈做农活,一辈子也没能走出那座大山。我的爷爷那个时候因为读过一些书,家庭条件还算比较好的,对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只要是听说附近有孩子成绩好,家里没钱送去上学,都会自掏腰包资助这些孩子,同时会给他们的父母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有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大家的教育观念也慢慢地改变了,很多人认识到送孩子上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去年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原来一到下雨天便会打滑的泥巴路,变成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一问才知道呀,是村里学有所成的读书人出钱出力修的。可见,随着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之后,大家都开始重视教育,而事实也证明了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改变,比如生活条件的提高,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心理上有所觉悟,就像我所说的这位修路人,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之后,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条件变好了,更是想着要为家乡做一定的贡献。
从2015年起,湖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插柳村。有心“插柳”柳成荫,转眼4年过去了,当年的国家级贫困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现在咱们村里不仅环境条件好了很多,咱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越发的重视。湖南师范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向兵曾说过:“扶智比送钱送物更重要。”这也是我们湖南师范大学的帮扶特色,我们把学校“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醇厚的文化氛围和美育教育传统带到了插柳村。我还听说呀,插柳村去年的高考考取了16个大学生,还有很多孩子都把湖南师范大学当作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为此努力,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喜,仿佛看到了插柳村光明的未来。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自湖南师范大学帮扶咱们插柳村以来,插柳村让您最印象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互动)
与此同时,我们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也想为咱们插柳村孩子的教育出一份力,我们老师学姐连续三、四年暑假来到这里,相信他们第一次来这里时与孩子产生了的浓厚的感情,也正如一个学姐所说,她来到插柳村为的就是一个“情”字,情系插柳,情系插柳村的孩子们。我们想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看到更多,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这也是在实现着我们每个师范生的自我价值。我今年也有幸来到插柳村,并且作为暑期拓展班趣味手工绘画课的一名老师,在插柳村与孩子和家长亲密接触之后,我也感受到了咱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孩子在上课时许多家长都在教室外面看着等孩子下课。从大家课前课后对孩子的叮嘱里,大脸上和蔼的笑容里,欣慰的目光中,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盼。我也十分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咱们插柳村的孩子们有所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教育水平就是咱们发展过程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咱们要有绝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绝不让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掉队的意识。当孩子们都学到了本领之后,就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带领整个家庭走向安康。千万个小家庭走向安康,整个国家也就能走向富强。同时,我们实践团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每一位成员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插柳村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最后,感谢各位的聆听,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让插柳村越来越好一起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0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