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农民靠天吃饭,如今大片土地流转出去,公司+村委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失去土地的农民都做些什么?
2019年7月15日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周铺村进行调研与走访,在大致了解周铺村概况后,实践队队员走进周铺村内部,走访村民,印证乡村的巨大变换,倾听村民的真实诉求,探寻乡村沉疴的治愈良方。
1、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是痛点
当问到家里经济来源主要是什么的时候,王奶奶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头发:“虽然说现在村里都建设起来了,但还是我靠我儿子打工啊,维持生活不容易啊。”
“你们现在还种地吗?”
“没有了,除了自己种些菜吃,都流转出去了”
“那你们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打工啊,就是打工,儿子在外面打工,回家也少,我们一家人已经78天没有见面啦”
谈起在江苏打工的儿子,王奶奶百感交集,既有对儿子撑起整个家的责任感的感动,
也有对儿子的思念,还有因为打工的不固定收入对未来的担忧。
“现在种地不赚钱,如果儿子打不上工了,那就没办法咯”王奶奶笑着说
即使王奶奶和我们队员聊天一直带着笑意,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无奈与伤感。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不仅是王奶奶,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仅仅靠几个人打工支撑着,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农民工是用青春换去金钱,但我们不敢想象,当青春耗尽,没有保障的他们,如何艰难地撑起一个家。
2、全职妈妈现象普遍
在女性职业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村还是存在很多以“妈妈”为职业的女性,她们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照顾家庭,悉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许姐比我们年长几岁,三年前嫁到周铺村,老公在京东上班,自己在家带孩子。
“有想过在家做一些其他工作吗?比如微商之类的?”
“也想过吧?但没怎么做,带孩子就很累了”
“您空闲时间做些什么呢?”
“就村里逛逛呗,就这么大点地方,都逛遍了”
“这条街上的人都蛮闲嘞”许姐笑着说
在与许姐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周铺村还是有很多的全职妈妈,她们缺乏一技之长,也缺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周铺村铺平了道路,盖起了新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还是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为许姐一样的全职妈妈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提高她们的幸福感。
3、60后生活压力大
“我们这一代是最苦的一代啊”
孔大叔抿了一口白酒,叹气道
身为60后的孔叔,出生时吃不饱饭,读书时没遇到好时代,工作后又因为改制被裁员。现在年过60的他,做四份工作帮助在武汉买房的儿子还房贷,除去成本与医疗保险的费用,每个月几乎没有盈余。
孔大叔不是个例,很多年过六旬的父母亲至今仍在为孩子的首付、房贷而起早贪黑,无论是做点杂货生意还是做些体力活,他们像勇士一样,一直在尽力为在城市里工作的下一代分担着。
一碗白粥,三碟咸菜,一瓶白酒,凌晨2:00的闹钟,代表的是孔叔日复一日的生活,我不敢妄下判断,孔叔们的幸福感一定不高,但我能确定的是,他们只是在努力生存。
管中窥豹,不见全览。周铺村积极响应三下乡工程,引进企业,推动市民下乡,创造条件吸引能人回乡,大力推动以采摘、民俗感受、休闲为主的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相信企业的发展会大大带动当地就业,改善当地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也会推动村民思想意识的提升,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不断发展中的乡村会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的福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3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