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垃圾分类调研实践队在新市镇士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短短五天时间,大家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实践任务。队员们在新市镇士林村一起学习,共同收获成长与感动。
一、 士林初印象
“红色桶是装有害垃圾,绿色桶是装厨余垃圾…”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如今已成为每一个新市人生活中的“大事”。如何把垃圾分类从城市推广到农村?如何把垃圾分类这项关键民生小事当成大事来抓,当成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来养成?这些问题给了刚到士林村的我们当头一棒,尝试帮助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此次暑期实践来到士林村的目的。在到达新市的第一天,小分队就前往士林村村委会。一个简短的见面会,我们初步了解了士林村的基本情况,与村委交流、交换了想法与提议。
二、 大手小手齐动手,垃圾分类记心头
当下,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为了响应国家号召,7月10日下午,在士林村文化大礼堂与居民共同开展了“居民废物利用创意大赛”、“垃圾分类——青少年在行动”海报制作大赛和垃圾分类知识问答。说起垃圾分类,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活动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知识竞答的环节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湖泊,激起了孩子们求知的浪花,每当主持人抛出问题,孩子们都能勇敢举起小手,积极回答,他们的天真烂漫充分展现,同时垃圾分类的知识也轻松掌握。让我们携起手来,把环保意识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三、 乡村振兴走出“高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完成的“补短板”。在士林,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个个美如画卷的乡村游人如织。垃圾分类调研实践队在村书记的带领下走进士林村的乡村田野寻找答案,村子里的绿化带、湖泊,家门前清澈如许的小河浜,围绕在村屋前后的篱笆、院落。乡村振兴,士林这边风景独好。
四、村徽Logo:用设计留住士林的绿水和乡愁
在刚入村的前两天,我们为士林村设计了两个相当于村徽的LOGO,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它独特,并且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是可以为村子增添亮丽的一笔的,更好地塑造士林村文明品牌。
五、“金点子”一箩筐
因为只有短短不到五天的时间,垃圾分类小分队做的东西没有很多,但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为士林村提供我们自己的小点子,我们借鉴了学校的“校长下午茶”“水韵大讲堂”,提出了“村长下午茶”、“士林大讲堂”等活动的概念,打破传统的座谈形式,以亲切愉快的方式倾听村民的心声,形式更加新颖,居民的参与度可以更高。
六、走村入户,让垃圾分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市处处都能看到颜色各异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已经在全镇打响。“每家每户门口都新添置了这样一个垃圾桶。”走在士林村的绿化带上垃圾分类分管员沈姐说道。在入户宣传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将入户工作做细做实,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垃圾分类工作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与士林村有一个长期的合作,发动大学生的力量,利用我们的智慧,发展士林村。
七、温情新市,意久绵长
7月12日,在新市镇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汇报。短短五天,我们对于乡村有了真实的认识,对于文化有了新的理解,让本禁锢城市喧嚣中的灵魂得到洗礼。在士林村我们有听到很多细微的声音,看见生活最真实的一面,我们从这次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体验,还有超过社团体验的经历和经验,为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更多,有更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发挥所能,也希望新市能越来越好。
心之所向,便是阳光。希望在前,携手同行!愿这群小分队少年,在夏日清风里,学会担当,学会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4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