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民族曲艺,推动民间艺术活态传承,近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非遗调研队来到了洛阳偃师河洛大鼓传承人张怀生老师家中,来学习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百年的历史。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其演唱书目多为中、短篇故事,20世纪50年代初定名为河洛大鼓,板式丰富,方便演说各类书目。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洛阳市近年来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也进一步激发了传统曲艺的传承活力,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推进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激发曲艺传承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河洛大鼓显然是一项陌生的艺术,但是,只要静下心沉浸其中,可以说趣味无穷。河洛大鼓讲的就是故事,无论是历史上的风云变幻,还是家中的琐碎事务,都能拿来演绎。张怀生老师现场为我们表演了一曲, 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张怀生老师说,邻居街坊的小孩放学后,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到他家中来学习,独具特色的河洛大鼓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无论什么事儿,张怀生老师都可以用唱的方式来表达,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诙谐幽默,这也倾注了历代无数艺人的心血和结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5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