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曾提及的一个观点,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原话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大致意思就是:如果罪犯视为异类,罪犯也会认为自己是个异类,将自己处于边缘化状态,从而更容易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则与法律的一些事情。
值得说明的是,我的题目所提及的“坏孩子”是那些不太遵守课堂规则、让老师无比头疼、被称之为“坏孩子”的小孩,而并不是说本质很坏、一无是处的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有明和暗的两面,也会有犯错的时候。随着三下乡支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个男孩的名字便频繁出现在我们这些支教老师的嘴边——那便是张乐。他是一个五年级很淘气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左顾右盼、上课讲话,下课的时候也总喜欢欺负女孩子、和其他男孩起冲突,甚至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内容,会直接驳回上课老师的面子,坦言:“老师,这个太无聊了。”
对此,五年级的小班主任赵芳瑶也很头疼,但她却没有以和其他人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张乐的所作所为。在日常的闲聊中,她告诉我们,张乐其实是一个很想要他人关系、想要得到朋友关注的孩子,他不傻也不笨,只是有一些淘气。
我昨天有幸在五年级上了一节英语课,所教授的内容也不过是一些日常的交际用语,“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How is the weather?”诸如此类的,在教授过程中,也拓展了不少别的词汇。我留意到,张乐同学虽然也喜欢打岔,将课堂主题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或者在我提问的时候,故意不正经地回答。但是,在我带领大家齐读英语的过程中,他却很认真地大声跟读,发音也很标准。因此,在下课后,我特意找到了芳瑶,当面表扬了张乐同学。值得高兴的是,后面的队友也和我反映,在之后的五年级的课上,课堂秩序好了很多,就连“捣蛋鬼”张乐也十分安分。
我突然发现“坏孩子”只是我们这些简单粗暴的老师给孩子们贴上的标签,武断地将孩子们分为好、坏两类,这其实是相当错误的。作为大人,我们都有难免做错事的时候,何况是小孩子呢?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我们都需要去鼓励、表扬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是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