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师华夏霓裳社团国学支教队展示讲解汉服
为响应十九大“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指示,近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华夏霓裳社团国学支教队在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小学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堂汉服讲解与展示课。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这次汉服讲解课,支教队员为学生们展示讲解了汉服中的裋褐,袄裙与圆领袍。
裋褐是汉服的一种款式,又称“竖褐”、“裋打”、“短褐”。以劳作方便为目的的便服。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
展示之初,支教队员让学生们猜测裋褐在古代是哪一阶级的人穿的,学生们有的说是富贵人家所穿,也有的说是官员穿的,最后支教队员解释道:“裋褐的袖口很小,这样是因为方便劳动,所以裋褐在古代是劳动人民穿的”
袄裙,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袄裙。袄长一般至少到中腰。袄裙的基本特点:1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2上衣袖口是封口,有琵琶袖、窄袖等等款式;3下裳为马面裙等。
圆领袍最早出现在商代,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之一。汉代随着服饰逐渐统一,圆领袍主要作为内衣穿着。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圆领亦称团领,实为无领型领式。衣领形似圆形,内覆硬衬,领口钉有纽扣。圆领袍是圆领子的窄袖袍,据引《唐书-舆服志》记载,天子的常服有穿赤黄袍杉,戴折上巾,系九环带,穿六合靴。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
支教队员将汉服展示讲解给学生们,希望学们在当今时代,不忘中华传统服饰,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支教队员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牢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姿态,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67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