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7月17日下午3时,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的“传承非遗,接力爱心”暑期实践团队一行人就根雕艺术的相关采访调查活动进入尾声。继前期调查翻阅资料,采访路上行人以及采访专业根雕大师李明波之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的跟进活动就即将告一段落。
在本次整体跟进活动中,队员们对于根雕艺术的各方面都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的前期准备需要经过长达半年甚至几年的走访寻求,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一件根雕艺术品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选材到构思定义再到着手打磨,根雕艺术考验的不仅是心灵手巧,更是极度强大深厚的耐心与专注力。
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充分领略了根雕大师的匠心精神。“这不仅仅是对于我们调查非遗有借鉴作用,更是教会我们深层次的人生道理。很多非遗项目都是如此,它们都值得被发现。”负责人如此总结道。
本报记者冷国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8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