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一所存续了仅仅1年零4个月的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所在抗战期间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等共同组建的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大双峰并峙,双水并流,南北呼应,延续了中国现代教育的火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平津相继沦陷。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保护中国文化教育命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平津两地的各个高校分别向西南、西北迁徙。其中一支迁到长沙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复迁昆明,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另一支迁到西安合组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后复迁汉中城固,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如果说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西北联大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同时诞生的同胞兄弟,是一株藤上的两颗瓜,都是中国抗战期间大学精神的“最高表现”。
据了解,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入汉中后,在南郑黄家坡设医学院;沔县(今勉县)武侯祠设农学院;城固县考院设校本部、文理学院;文庙设教育学院;小西关外原县简易师范设商学院;以及在此次时间考察的目的地——古路坝天主教堂设工学院、地质地理系、体育系和高中部,并设古路坝文理教工分院。从此城固这座古老的小县城,破天荒的有了高等学府,同时,大批国内外知名教授和学生的到来,使城固迅速繁荣起来,成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高等教育圣地和抗战时期的大学城。
2019年7月13日,为学习西北联大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畏艰苦、勤奋学习、兢兢业业和坚忍不拔等可贵的精神,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寻访陕南革命史迹,传承秦巴红色基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一行18人,赴汉中城固县城南古路坝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进行调研寻访。此次实践团队由学校文旅学院团队指导老师刘琳和团队指导老师杨国鹏带领,团队成员涉及文旅学院各个专业的16名学生。
城固县的古路坝天主教堂,是当年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校园,那时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和煤油灯,由于“开夜车”的人你来我往,所以教室里灯一直亮着,从远处看,七星寺彻夜灯火,所以有了“七星夜读”的美称。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西北工学院的学生连续三年考取公费留学的人数在当时的全国各大学中排名第一。正是古路坝的这一盏灯火,照亮了那些暗夜里西北明净的天空,将教育的火种,撒播在了大西北广袤的沃野上,生生不息,形成了燎原之势。
西北联合大学的校训是“公诚勤朴”,西北大学前校长方光华教授曾这样说:“公诚勤朴,是西北的性格,是黄土的品质,追求的是无华的伸展,内在的安详。似乎没有迎接天降大任的准备,却时刻等待着种子的光临。西北联大的校训‘公诚勤朴’,与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恰恰互补性地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现在,我们重回城固古路坝西北联大旧址,感受西北联大的教育魂,学习西北联大师生的可贵精神,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而且坚定了我们刻苦学习,为建设强大和美好的祖国贡献出自己力量的理想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84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