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从祖国的大西北到东南沿海的漫漫旅途,这是一场经历了44个小时火车车程的大胆探索,这是一场探索关于“小我”与“大我”艰难抉择的实践。
2019年7月6日,兰州大学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探访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模式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行人从兰州大学出发,经过44个小时的火车车程,我们于7月8日抵达深圳市罗湖区。虽然舟车劳顿、旅途幸苦,但是经过短暂的休息,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为后续的实践调查做准备。
7月9日,我们乘车前往细靓村。我们首先来到细靓综合治理办公室,向相关负责人员了解细靓村的大致情况和村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致情况。随后,我们团队分为三个小队,深入居民住宅区,发放“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问卷”,根据采访提纲深度采访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团队成员谭婷婷等三人这个小队走街串户,见人就问,想尽可能多了解一些情况。他们采访了身有残疾的打零工的阿姨、专门赴深圳为儿子儿媳照顾孩子的奶奶、沿街卖水果的叔叔阿姨、为照顾孩子打零工的姐姐……
腿有残疾还是坚持打零工赚钱的阿姨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和深度采访得知了一些他们的大致生活和工作情况:这个村子的外来务工人员多是江西人或者湖北人,大多经过亲戚朋友介绍来此,因为地缘关系的缘故,彼此还算熟悉。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维持家庭生活,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在深圳长久干下去,如果家乡有较好的就业机会,他们也不愿背井离乡。通过调查采访我们还发现,大家都觉得这里的房子租金太高,一个月近千块的房租却只能租个不足20平米的小单间。我们小队采访的外来务工人员多为零工,他们的收入不固定,波动较大,一位来自江西的叔叔告诉团队成员:“我们做零工的不像进工厂的人那样有固定的工资,虽然工资不稳定,但是好在比较自由,不会被限制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和精力管管孩子了。”
为照顾孩子打零工的姐姐在填写问卷
团队成员在深入接触了外来务工人员,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以后,都不禁陷入沉思,听到动情处,团队成员韩宁甚至掉下泪水。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常常被社会所忽略,被高速发展的经济现象所掩盖,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这样一个群体,默默地扛起了经济发展中最苦最累的一个环节。他们这种“无我”式的忙碌,只是为了让家人和自己生活得更好。实践调查中所了解的现象和事实狠狠地冲击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书本和自身以外的世界。
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
这次调查实践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大学不是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的“象牙塔”,大学生要能走出去,也能进得去,走出大学这个“舒适圈”,进入到现实社会中去,感受社会生活的真切与复杂。此次社会实践也让团队成员明白“福特主义”、“异化理论”等不是形而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真真切切反映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无我式忙碌”的机械工作中,也将懂得如何将专业学习理论与现实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做一个关怀他人、关心社会的当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84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