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深入治水行动,共建人水和谐”暑期实践团太湖分队在湖州市长兴县小沉渎村正式启动。为了接下来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队员们着重在小沉渎村进行走访并在太湖实地调研,了解环太湖流域乡村现今水质状况,从而对当地宏观环境状况有大致的把握。
位于太湖沿岸的小沉渎村,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近年来自然风貌的巨变,称得上是一颗“”蜕变的明珠”。其往北20米就是太湖,这里的村民见证了近年来太湖在国家治理下水环境改观的历程。“以前太湖水异味很重,开车从湖边过去都不敢打开车窗”,小沉渎村的村民如是说。湖面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这对村民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影响;除此以外,不少村民都对数年前爆发的蓝藻、赤潮印象深刻,“我们还是需要你们的科学知识啊!”一位村民笑着对我们说。经过了这几年的水污染治理,村民们都表示,不仅水面上不再有漂浮物,水也变得更加清澈,水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太湖的水质变好了,这一点在国家水利局提供的专业数据和我们的调研中得到印证。为了切实地感受太湖当前的水质情况,队员们在太湖抽取了水样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物资进行了简单的水质分析。0亚硫酸根,0亚硝酸根,0余氯,同区段水质由2015年的“劣五类”转变为“一类”,水环境的的改观不言而喻。
小沉渎村可以说是湖州水体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其水质的巨大变化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村民的努力密不可分。采访中有村民表示,“生活污水现在都有了处理的地方”,而且偶尔会有人参与清理河道,太湖流域周围工厂的工业污水也都禁止排放到太湖中,这些都直接地改善了太湖的水质。我们也注意到,小沉渎村的路上几乎没有生活垃圾,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分类垃圾桶,村里还有垃圾分类的积分兑换点,这些显示了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体系和配套管理已经相对完善。问及垃圾分类,有村民朴实地回答队员们:“以前不自觉的嘛,现在都很自觉了。”垃圾分类的想法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在认识到太湖水治理的巨大发展的同时,队员们也认识到水污染防治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团队的成员们注意到,许多村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并不强,许多村民回答不出“我国的水质分为几类”这样的问题;此外,队员们也注意到,村庄附近水域有不少藻类滋生,水质有待进一步优化。
“高亭远眺平湖秀,澜阁初观震泽神。”历代文人从来没有吝惜过描写太湖的笔墨,但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震泽”这一名字下包含的波澜壮阔的刚劲和滋润万物的温柔。尽管只是初听太湖的波涛声,但队员们已经能够理解太湖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乃至浙江一带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队员们相信,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可以继续将自己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讲话精神,于此波澜壮阔七十周年发扬青春拼搏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85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