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学子赶赴郑州,探索黄河治理历史
7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河南省郑州市及济源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达郑州,在郑州实践团将停留两日。
7月11日,实践团慕名前往黄河博物馆进行参观。
走进博物馆,首先踏进的是流域地理展区,展区通过黄河形成、远古生态、九曲黄河三个单元展示出黄河的自然地貌、气候、物产。在馆中同学们了解到,黄河是全球年输沙量最高的河流,可达16.00亿吨,含沙量是排名第二的恒河的十倍有余。同学们在惊讶之余,也对黄河的治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华夏民族对黄河的治理历史源远流长,从大禹治水之法“疏通河道,顺应自然地势”,到王景的“河汴分流,复其旧迹”,再到近现代的黄河水利工程,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对黄河既有依赖,也有敬畏。水土保持是现在黄河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地区,也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同学们在博物馆中了解到,当代水土保持的治理体系大致有三:一是基本农田建设,二是植被建设、三十沟通工程建设。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黄河流域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2万多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约4亿吨。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对于黄河的治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14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