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山东大学“冷媒”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结束了自己为期26天的寒假社会调研。对于当前生态视角下的制冷剂应用现状以及CO2制冷技术应用,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
近年来,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臭氧层作为地球上空的一把"保护伞",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对于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科学界说法不一。其中,人类滥用氟利昂制作制冷剂,大量排放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已经得到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认可。国际社会于1985年签署《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于1987年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共同保护臭氧层、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中国政府于1991年签署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2003年加入了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2010年又加入了蒙特利尔修正案及北京修正案。在发达国家按照议定书要求淘汰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之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国和使用国,为此我们国家采用了替代制冷剂来取代具有较高温室破坏效应的制冷剂。新型替代制冷剂如R134a和R404a等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短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较高的温室效应(R134a的温室效应约为CO2的1300多倍)阻碍了它们的长期应用。
据此,作为山东大学能动学院的学子,我们站在社会生态和公益的角度,希望找到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可乘之机”—— CO2技术,从而促使社会公众、消费者、厂家,将氟利昂制冷剂替换提上日程,促进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净化与保护。从环保角度考虑,天然制冷剂CO2,其温室效应为1,臭氧层破坏效应为0,绿色环保,为新一代可持续应用的制冷剂。
在本次活动期间,在能动学院副教授赵红霞老师的指导下,社会实践团队采用典型调查与普遍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共回收有效线上问卷200余份,访谈海尔公司、山东江约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典型制冷剂相关企业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3人次,山东大学能动学院教授1人次,以及实地采访并回收了近百份济南市居民调查问卷,为最终调查报告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采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本着据实据信的原则,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采访,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得本次实践活动的调研结果有据可依,真实可信。此外,此次社会实践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团队成员遵守相关法规以及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使此次调查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团队积极在各大网站进行调研宣传工作,增加了宣传力度,也促进和提高了制冷剂应用技术在全社会的关注度。
此次社会实践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当前CO2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与感知程度仍待提高,要让新能源技术真正成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操作实体,而非环保意识的观念化存在。这便需要我们这一代能动学子做出更加实际而长足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2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