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探科研真相,披荆斩棘体物理之美”
——“青年观察家”科技创新实践调研团走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培养路径,2019年7月17日,由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的13名成员组成的“青年观察家”科技创新实践调研团怀揣着对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向往与对物理学本质探索的热情,在张浩兴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实践调研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感受科研氛围,了解前沿科学,开阔科技视野,激发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教育处袁小华处长协调和安排下,调研团的同学们与夏令营的同学们一起进行实践调研活动。上午合影留念之后同学们认真听取四场邀请报告。许怒研究员、赵行波研究员、刘杰研究员与杨建成研究员分别以《高能核物理的前沿问题》、《小小原子核里的大问题》、《离子束与材料科学》、《重离子加速器发展和未来》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在报告中,同学们仔细听讲,认真记笔记,积极与老师互动,勇于提出问题,充分展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强烈的求知欲。
下午实践团队一行人在实验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始了奇妙的“实验之旅”。跟随着讲解人员,实践团队参观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这里的重离子加速器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并建造的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系统,主要用于重离子在各个学科方面的研究实验。同学们亲身感受着加速器的魅力,一边参观一边向老师请教相关问题,从作用机制到器件用途、建造原理、实际价值等方面全面了解加速器。参观之后我们再次聆听了唐晓东研究员的《奇特原子核性质及性质及宇宙中的元素起源问题研究》、王菊芳研究员的《重离子辐射生物效应和机理》,杨杰研究员的《原子分子物理前沿问题探索》和张雪荧研究员的《绿色核能之梦》四场美轮美奂的报告。报告都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加速器在各方面的应用,加深了同学们对加速器的认识,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斗志。
通过与研究所近距离的接触,实践团队成员渐渐体会到了科学的精髓,感受到了物理学的实质之美,更加被大国重器所震撼。此次近代物理研究所之旅内涵丰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精神,更有助于积淀学生的科研功底,为今后助力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重离子物理基础和重离子束应用研究、相应发展先进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重离子科学研究中心。近代物理研究所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三项大科学工程建设,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创造了先进的实验条件,取得了以新核素合成、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重离子治癌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使我国进入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的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在核技术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贡献。
(河南师范大学 刘媛媛 张浩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24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