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赴晋江市围头村暑期实践队来到围头村村委会,对革命老兵“战地小老虎”洪建材进行访谈,探寻围头村发展历程。并先后前往南音社与幸福院,对其社长与院长进行访谈。
实践队率先来到围头村村委会,由于部分的实践队成员不懂当地的方言,正好当地的村务工作急需人手,于是这部分成员便跟随村委会议室帮忙整理围头村的图片材料。其他的实践队成员则参与对当地的革命老兵和村委的访谈。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村委交谈。陈锦钰 摄
革命老兵洪建财经历了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如今已过耄耋之龄,但精气神依然很好,老当益壮。他的女儿是首位嫁往台湾的围头新娘,为围头与台湾之间的通婚开启了先河,使围头成为两岸通婚第一村。在提及如今围头村成就时,他提到,这离不开围头村书记洪水平。这位书记敢于担当、有责任心,曾是在围头治理上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曾任民兵哨所哨长,民兵营长,对围头村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围头村的一个特色是每月的15日是村内的村民主题日,25日是党员主题日,在这两天村内会开展一系列活动,由此形成“群众走进来,党员走出去”的围头文化。
随后,洪建财为实践队陆续讲述了围头村华侨的贡献、渔业的发展、妈祖庙等。围头村作为一个渔村,原本是以渔业为主。经洪建财讲述,最初围头村渔业管理不好,走私行为频发,渔民们捕捞行为不当,造成环境污染与过度捕捞。后围头设立禁渔期,严格管制渔民的行为,使渔业渐渐恢复以更好地发展。另外,围头村宗祠文化丰富,将文化节与祠堂文化结合起来,其妈祖庙更是有历史记载,是泉州三大庙宇之一。
图为南音社社长教实践队成员认乐谱。陈锦钰 摄
谢别老兵洪建财之后,实践队成员跟随着围头南音社社长洪荣啟来到围头村南音社。每周的周三是南音社的活动日,在这一天南音社成员都会在此聚会,轮流上场进行南音表演。泉州南音美誉远扬,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洪荣啟社长为实践队讲述了南音社的创办历程,与实践队共同欣赏南音表演,并为实践队成员介绍南音乐器,教授乐谱的唱法。实践队成员们认识到,南音社成立不易,多亏社长一家人与海内外乡亲长年累月的捐款,成员们的不断加入,使这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发展。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院长进行交流访谈。陈锦钰 摄
当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前往围头村敬老院——幸福院,对幸福院院长进行采访。幸福院是福建第一家敬老院,幸福院院长吴秀莉原是战地医疗兵。院长告诉实践队,幸福院是依靠爱心才能获得如今的成功。从2003年开始,幸福院就为当地的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退伍老兵送餐,坚持了十几年。其菜式丰富,份量够足,许多吃不起饭的人家在幸福院的帮助下得以温饱。幸福院原是华侨为围头村所建用于做村务工作的,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闲置,后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将其重修建成敬老院。幸福院活动丰富,时常组织老人唱歌跳舞,参观景点,慰问部队、帮忙包粽子等等。许多志愿者队伍也慕名而来,慰问这里的老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幸福院的每个人来到这都觉得很幸福。”院长与团队成员聊天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图为幸福院院长请实践队吃自制点心。陈锦钰 摄
访谈结束后,院长带领着实践队成员们参观幸福院内部。幸福院内干净整洁,设施齐全,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在厨房里做点心。院长回忆起创办的艰辛,叹道:“现在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做起来没有那么简单。”离别之际,院长热情地请实践队成员吃老人们自制的点心,实践队成员与院长许诺,下次再来慰问幸福院的老人们,为老人们献献爱心。最后,实践队成员送院长回家,感谢院长的帮助。
老人是社会宝贵的财富,他们经历了长远的历史,充满智慧,为后世的发展付出了许多。实践队通过今日的学习,深知围头村发展不易,文化需要传承,从文化也能开辟出一条发展道路。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0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