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理学子走进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西安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西安理工大学“垃圾分类”暑期调研团社会实践
7月15日下午3点,我们来到了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于1994 年6月开始运行,是目前国内库容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也是目前国内日处理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平均每天会接纳西安100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

距离垃圾填埋场正门口几百米处,我们就看到几十辆垃圾运输车在填埋场外排着队进入,尽管垃圾车都是密闭的,沿路的气味依旧十分刺鼻。

远处,距离垃圾填埋场1公里左右有大片的村庄和居民楼。通过对附近居民进行询问,我们了解到他们在过去二十余年里时不时就会闻到垃圾的气味,苦不堪言。

进入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入眼是一大片黑色的塑料薄膜,那些是已经填埋完毕的垃圾。现在看来是一个宽阔的平面,其实原本是一个天然的大深坑,从1994年至今垃圾填埋深度已达到140米。远处有一块暴露作业面,垃圾车有序地倾倒垃圾,垃圾场的刺鼻气味主要来源于此。工作人员说,他们一直在努力减少填埋气体的传播,垃圾场各个角落里固定式风炮一刻不停地工作着,它们主要起到防尘除臭地作用。

填埋完毕的垃圾 图源微博@华商网

垃圾倾倒 图源微博@华商网
该垃圾填埋场最初建立时计划使用50年,然而长时间的超负荷作业使得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在今年10月底就将无空间可填,随即封场。远超预期的西安生活垃圾量意味着西安垃圾围城现象已十分严重,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如果垃圾分类能在西安落实,填埋的垃圾量将大大减少,且由于填埋垃圾种类有限,垃圾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将较目前有很大的改善。垃圾干湿分离,渗滤液的处理也会变得简单很多。
参观完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我们深刻意识到垃圾分类对于西安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垃圾填埋属于垃圾处理的最末环节,要改善垃圾围城现象、解决垃圾场附近居民的困扰,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33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4月13日下午,由福州大学保卫部(人武部)联合福州市公安局上街(高新区)分局主办、福州大学学生自律委员会承办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旗山校区生活一区开展。人文学院“青马工程”大……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4月13日,人文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师生座谈交流会于铜盘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室顺利召开。院党委书记刘玮、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团委书记齐朝阳、辅导员谢婉婷出席座谈会,2024级本科生……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4月13日上午,福州大学第一届开耕节启动仪式于铜盘校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功举办。本次开耕节以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提升劳动育人的……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青春福建奋勇争先”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宣讲成果展示活动在福州举行。我院钟路珂、赖晶晶两位同学受邀参与现场展示,展现福大人文学子风采!校保卫……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4月3日上午,泰国曼谷皇家理工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率师生交流团到访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文化交流展开深入讨论,推动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迈向新台阶。本次交……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4月9日下午,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团省委副书记张阿峰率领团省委学校部负责人一行,满怀着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热切关注,踏入了充满学术氛围的人文学院,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调研活动。学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青春”为主题的主持人大赛。文化底蕴展示环节中,选手们化身……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