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俊涵 崔涵 李汝勤)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九天。按照课程要求,今天的第六节课我们组织了“家风故事”主题班会。“家风”这一词对于三、四年纪的孩子而言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便在班会开头简单解释了“家风”的含义,然后便鼓励孩子们上台发言,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家风小故事。
我们中班孩子的课堂表现通常都是呈两极分化趋势,一些孩子特别积极,而一些孩子则一直保持沉默。我们想让每个孩子都上台交流自己的故事,于是便采取了从前排开始轮流的方法。可是过程并不顺利。我们发现孩子们还是理解不了“家风”的含义,那些踊跃举手的孩子在台上讲的往往与“家风故事”毫不相干,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碎日常。另一方面,中途有许多孩子不乐意发言,他们照搬前面同学讲过的事例,上台草草地讲两三句,便继续保持沉默。上台发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完成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只要开了口便可以了。还有的孩子上了台什么都不讲,一直沉默着。我们就遇到了四个这样的女生,有三个站上讲台好久好久都不说话,我们给她鼓励和提示却没有任何效果,有两个女生还哭了。剩下那个女生在班里同学的鼓励下终于还是勇敢地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们原本以为哭了的两个女孩子只是天性羞涩,因为不好意思才保持沉默,后来才了解到其中一个女孩是留守儿童,另一个孩子父母工作繁忙,几乎没有陪伴她的时间。分享“家风”故事对于她们来讲,犹如在伤口上继续撒盐,勾起的是她们内心的伤心事。我们鼓励孩子积极发言没有错,但是也需要触及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伤害了他们。
孩子心灵很脆弱,需要我们好好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4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