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大工红色记忆,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加强在校生与已毕业校友的联络度,提升青年“红色筑梦人”的使命担当,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寻访老校友寒假社会实践团于2017年寒假开展了以 “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 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创新创业学院的同学们在指导教师刘禹彤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询访,加强与老校友之间的联络、沟通,勇做大工基因的实践者、传承者。
1月5日下午,实践团队的成员来到研教楼,在进行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了对马洪连老师的采访。马老师1978年毕业于我校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毕业后留校担任辅导员。1980年建立计算机系时成为第一批老师。2008年调入软件学院,成立了嵌入式第二课堂。退休后被返聘到软件学院。曾获2004-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编写教材成果奖,2008年大工优秀教师奖,2014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大连市科技著作二等奖、三等奖。
在接受采访时,马老师回忆起年轻时的艰苦岁月。高中毕业后到盘锦下乡,当时粮食紧张,平常伙食就是白菜炖萝卜和馒头。马老师当时是文艺体育委员,参加了许多文体活动,日子虽然过的艰苦但却充实。后经推荐来到大工,在1980时参与了计算机系的建设工作。计算机系初建时,是从数学系、电子系,力学抽调了一批人。为了讲好课,需要查阅许多资料,还需要编写教材。回忆起那段岁月时,马老师说虽然艰苦,但却乐在其中。
关于创院,马老师津津乐道。初建时,创院的活动地点在一个地下室,一年四季见不到光,非常潮湿。学校各个系的同学在那里从事电子线路的制作。后在教务处主任的支持下慢慢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马老师认为创院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参加竞赛,通过制作作品,汇报展示等环节能全面提高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好处。
马老师谈到自己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那就是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这是我们大工学生的强项,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社交能力上弱一些,适合做高级工程师,研发人员。说到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和期望时,马老师表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 要先以学习为主,踏踏实实学好理论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同时可以做一些学生工作,锻炼自己,为大家服务,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更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现在的社会环境氛围非常好,国家非常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要抓好大学四年的时光,发挥自己的能量。
经过此次采访,实践队员感受到了老一辈大工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以及学风建设的认真严谨。一代大工精神得以传承,不仅是老一辈大工开创者的期望,更是新一代大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结果。红色基因寓于每个大工人的心底,今后不管立足于哪个领域,都是指引大工人不断前行的明灯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4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