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赴川助学:家访,让教育更具温情
为响应江苏科技大学的号召,积极开展“三下乡”系列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走进四川贫困山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反哺社会,用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在上课之余,为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及时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孩子和家长们的需求,支教团本着“爱心接力,美的传递”的宗旨进行家访。
夹缝生存的“花骨朵”
7月12日中午,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带队老师蒋薇薇携队员带着牛奶、米和油等生活用品,来到了三年级贫困生李心月家中。
当看到失去双手的残疾爷爷、心月、蜷缩着的心月弟弟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支教团成员们莫名的心酸。心月的爷爷在家访中谈到,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的外婆一家在汶川地震中去世,一双儿女只能交给他抚养。8岁的心月已经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照顾弟弟,他们由衷地感谢支教团的到来,感谢支教团提供的帮助。
(队长李羿与残臂爷爷交谈。 安瑄瑄 摄)
细心的支教队员发现,弟弟光着脚,脚被磨出了水泡。了解到这个情况,吕晶老师到镇上给姐弟俩各买了一双鞋,尽绵薄之力改善他们的家庭情况。小小的长坪乡有大大的爱,山间的清风让爱蔓延,让每个人的心头暖暖的。即使处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仍乐观地朝前看,两个孩子似夹缝生存的小草,汲取着有限的养分,迎着阳光,顽强地生长。
(换新鞋。刘洁媚摄)
贴心小棉袄
7月13日下午,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带队老师吕晶和队长李羿带队到五年级学生李微家家访。乖巧懂事的李微学习上进,生活自理能力强,很少让父母操心,是个名副其实的“贴心小棉袄”。
通过与李微妈妈的交谈支教团了解到,她十分懊悔当年没有多读书,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开始为生活奔波。如今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无法很好地辅导李微的功课,所以特别感谢江苏科技读大学伯藜支教团,给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机会,言语之中透露着让儿女好好读书的殷切希望。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支教团肯定了妈妈的付出,告诉她不必太过于自责,她需要做的就是相信李微,静待花儿的绽放。
(家访中1。 刘洁媚 摄)
小小男子汉
7月14日下午,二年级学生刘艺静待江苏科技大学伯藜支教团的到来。
队长李羿在访问中了解到,刘艺是留守儿童,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外出打工而且对刘艺的关爱远远不够,由79岁的爷爷和78岁的奶奶抚养。刘艺奶奶含泪说到:“我们能做的只是照顾刘艺的生活起居,我们活着一天照顾着小艺一天,如果哪天我俩不在了,不知道小艺该怎么办。现在,小艺有机会去学习,还有人关心、照顾,谢谢你们啊!”小艺奶奶的感谢非常简洁,却无比纯粹。但愿爷爷奶奶长命百岁,能够看见孙子成人成才的一天。
在场的支教团成员无不为之动容,心情沉重的同时默默给小艺辅导作业,在有限的支教过程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交代小艺要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做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
(家访中2。 刘洁媚 摄)
(动容的奶奶。刘洁媚摄)
家访,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倾听,更是用心灵去感受——在一次敞开心扉的交谈中让心更亲近,让教育更具内涵,更见温度与深度。期望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支教团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庭,给他们带去爱和希望。
文字:刘洁媚,摄影:刘洁媚、安瑄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4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