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早早地奔赴与天空的约会,时钟刚刚转过八个钟头,集美大学第八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已经在音乐学院基石广场上,出席“青春建功,逐梦永定”社会实践的出征仪式。迎着晨光,同学们气宇轩昂,齐声宣誓,誓言响彻着整个广场,激动着所有人的心。八点半,实践队正式驱车前往永定,正午时分,此行的目的地—永定一中的神秘面纱揭开了。
下午三点半,大骨班的同学们穿过烈日的炙烤部署,到达永定区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悠久文明,闽粤上色”的主题展。远古文明、客家迁播、建制沿革等内容真实而饱满地呈现在眼前;紧接着来到了“经济繁荣,商贸发达”主题展,部分传统农业工具、农业灌溉、矿冶业、手工业、商贸业等知识让同学们收获颇丰;压轴登场的是“薪火相传,文化灿烂”主题展,崇文重教、敬祖睦宗等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之后,大骨班转场福建土楼博物馆。偌大的博物馆,五大展厅敞开怀抱迎接来来往往的游客。
第一展厅展示了三十多种类的土楼种群,一字形、凹凸字形、日字形等等。随着介绍的深入,队员们对土楼的了解更加深刻,土楼共分为:高北土楼群、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土楼群等六个土楼群。其中南溪土楼群称为土楼长城全长10余公里,山山水水相依相伴是土楼的一个特色,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紧接着客家风情戏上演,生动再现客家人的风采。《大美土楼》视频采用航拍的方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人们感受不一样的土楼,领略土楼的风情万种。视频里面的位于洪,坑土楼里面的福裕楼,建筑楼前低后高,像凤凰一样展翅预飞;永定县高北村承启楼1709年建成,有“福建土楼王”之称;振成楼建于1912年,被誉为“土楼王子”。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第二展厅,探究客家人的迁徙,如何建造土楼以及土楼的发展。时间追溯到唐宋时期,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并与当地的土著相结合,形成客家先民。南迁过程当中会带上三样东西,分别是族谱、祖宗排位、古老的建筑技术到达南方。队员们领略了南迁后美好生活的一幕幕,客家先民到达南方开始了生活,为了躲避自然灾害,首先建造了竹寮和木寮,作为临时居住场所,充分利用了从中原带来的夯土技术。这种技术在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就已经成熟,夯土技术与南方木结构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福建土楼。直至2009年,福建省文物局组织省考古队对永定县城城郊乡龙安寨遗址进行考古挖掘,考证其为北宋时期土楼遗址。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建造土楼的视频记录:智慧的先民一般要经过选址定位、开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这七道工序。客家土楼建筑看中风水,挑选建筑材料。这使得土楼拥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不仅如此,土楼中有水槽以及防火墙装置,水井等,是防御外敌入侵,坚不可摧的堡垒。
走出厅口,同学们直奔第三展厅,“薪火相传”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农民使用道具的雕塑栩栩如生;土楼旁的学堂,以及习武练武的场所的模型情景再现。与此同时队员们了解到永定人才辈出,有张启兰等名人志士。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后山全景,它共有365街台阶,一阶代表一天的好心情好运气;帽子服饰装饰美食的展览应接不暇,其中万应茶拥有200年的历史;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走古事 、三年一次重阳节后的“做大福”;客家人信仰有妈祖、观音、土地公,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
接着同学们马不停蹄地前往第四展厅“梦中故土”。首先是在客家人文化中,定光佛被奉为客家人的保护神。然后参观的汀州会馆是客家人到台湾的第一个落脚点。客家人迁图也深深吸引着游客,如今有1亿多的客家人,分布在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分布最多。最后同学们了解到胡泰兴、胡子春、胡文虎等人的巨大贡献。名人志士吴国雄也多次回乡寻根,重温故乡之情。
一厅观览完毕,移步到第五展厅“守望家园”。凤城全景,让同学们流连忘返。1996、1999两年习近平同志两次视察土楼,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升遗成功的消息传回国内,振奋人心。有关土楼的大型歌舞剧“歌舞神韵“在北京大剧院等多地演出,也四进台湾演出。2010年胡锦涛同志视察土楼,指示要把这份文明保护好传承好,这也指明了保护土楼文明的方向。
今日一行,同学们领略到永定的历史气息之浓,红色文化根基之深。同学们满足今日的充实,编织着对明天的憧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5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