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大学生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和缔造者,有责任有义务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传播非遗。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细纹刻纸,通衢共赏”实践服务团来到乐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非遗”深度文化之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服务与调研活动。
2006年6月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10月,作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财富。
本次活动,实践队员一共走访了四位著名的民间细纹刻纸手工艺人。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了细纹刻纸的历史和来源,体会到了民间艺人的艰辛很对细纹刻纸的热枕。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周是一老师(乐清美术家协会理事,乐清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剪纸学会会员,中国中青年画家协会理事)带领团队进行深入调研。
首先,我们来到了省级细纹刻纸工艺大师——伍温敏老师的个人细纹刻纸研究所进行走访。伍老师的个人工作室就建在自己的家里,虽然只是简单装修了一下,可是一开门里面的细纹刻纸便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伍老师向我们骄傲地介绍他的各个作品,并将其师傅——陈朝芬老师(中国细纹刻代表人物之一,乐清市艺术雕刻厂创始人之一)传给他的作品拿给我们观赏。伍老师谈到这几年细纹刻纸销路困难,手工艺人收入低生活艰苦,再加上政府重视不够大,现在前景是越来越不好了。特别是现在时代发展了,机器制作的剪纸作品价格便宜。说着说着,伍老师举起双手感叹现在我们的工艺品被机器吃掉了,竞争力不足啦!
活动期间,我们还有幸拜访了卢发良老师(乐清工艺美术厂厂长,乐清细纹刻纸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的细纹刻纸艺术馆和刻纸新秀——金钱妹老师的个人工作室。提到传承问题,卢发良老师说到,想要真正掌握乐清细纹刻纸这门技艺,起码需要四五年的功夫并且要能一天专注在工作台上四五个小时。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样的耐心也静不下来,很难学好。
金老师的工作室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数十幅作品,题材广泛。从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百鸟朝凤》、《红楼梦》到创意十足的《福袋》、《北京奥运》。作品之丰富,内容之新颖令人赞叹不已。金老师年轻的学徒——李梦欣学姐向我们谈到,她因为自己对细纹刻纸“情有独钟”主动求学,并将丙烯颜料和剪纸结合,进行创新,制作成文创产品拿去销售。
在活动快要结束时,我们来到了乐清市剪纸研究会,由周是一老师带领我们亲自体验剪纸制作的过程。看似简单的图案却想要不出差错的制作出来,却真需要一些真功夫。稍不小心,忘记了对称或是折叠,就前功尽弃了。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通过细纹刻纸精致繁复的花纹了解到了其宝贵的艺术价值,还了解到了因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其背后所需要的时间的积累、汗水的倾注、耐心的铺垫。想要绣出精美的纹路,可无法一蹴而就。多位手工艺人谈到乐清细纹刻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时不可待、机不可失。虽然已有不少年人关注到了这一中国独有的剪纸艺术形式,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行了创新。但这远远不够,乐清细纹刻纸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也值得更多人的关注。只有更多的关注,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乐清细纹刻纸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留住细纹刻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63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