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11日至16日,巢湖学院助力特色乡村建设实践调研团分别赴柘皋镇驷马村、工民村、峏山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7月11日,团队成员迎着夏日的朝阳前往柘皋镇驷马村开展调研工作。刚进入驷马大魏村,印入眼帘是垃圾分类的标语,翻新的屋舍以及干净的道路,老屋子,新环境,新老交错,道路整洁,浓厚的乡土气息感染着团队成员。
在党委委员班宝友的带领团队成员前往产业基地和驷马大魏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小组了解到驷马村拥有自己的产业园约130亩,主要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有瓜蒌子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奶油小南瓜。驷马村的奶油小南瓜是村子的特产,今年是首次进行尝试种植,目前市场上竞争者少,市场潜力大。
7月12日,团队成员上午前往柘皋镇驷马大魏村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访问了一位老新四军魏宝庆老人,90多岁的老人虽已双耳微聋,但他仍认真的和团队成员讲述他从军参加革命的故事。当老人声情并茂地说到自己上战场时激动心情以及紧张的战事时,团队成员都被老人的话语所感染,仿佛真的看到了当时老人英勇奋战的场景。
下午团队成员步行前往柘皋镇人民政府开展座谈会,积极询问书记有关乡村建设的问题。邹书记指出,目前柘皋镇已建成的特色乡村有7个,正在打造的特色乡村有2个,分别是驷马村和工民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柘皋镇主要是通过“五清一改”政策,在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农村环境整治,打造特色乡村。在产业经济方面,则是通过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带动经济产业的发展。
7月13日团队成员前往柘皋镇工民村开展实地调研,刚进入工民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垃圾分类的标语,正在翻新的屋舍、被雨水冲刷过的道路,家家户户修建的排水沟,无一不透露着村庄的干净、整洁。在与袁书记的交流中团队成员得知,工民村目前正在进行整修,已修建的大型集镇市场,总投资156万,“一村一域”的大塘,总投资41万,污水处理站,总投资约130万。新修公厕两所,总投资40多万。其中,集镇市场是村庄所独有的特色,每逢2、5、7、10的日子里全村居民将进行赶集。
之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稻虾米”养殖地,“稻虾米”养殖户赵后桂爷爷告诉团队成员,所谓“稻虾米”,就是稻中养虾。利用虾除去稻田里的害虫以及虾的排泄物给稻子施肥,降低种植成本,保持水质的干净。一亩田虾的收益约2000元,稻子的收益约1200元,除去成本,一亩田的纯收益约2500元,是种植普通水稻所获得纯收益的7倍。
7月14日团队成员前往柘皋镇工民村对当地的神态文明建设、产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走进柘皋镇工民村,团队成员看到每条道路的十字路口都放有垃圾桶,道路整洁,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树木,为整个村添上了一抹色彩,乡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
在与村民交谈过程中,有一位赵爷爷说:“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对咱们农村是最有利的,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村的产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村庄变得比以前更富裕了。”
7月15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柘皋镇驷马村开展家风家训实地调研。白墙黑瓦,碧溪潺潺……这一派古色古香的古村美景就在柘皋镇驷马村。团队成员让孩子们以“我的家风,我的新姿”为主题,手绘自己所了解的家风家训。通过调查发现,驷马村的居民几乎都是以“尊老敬贤、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诚信待人、遵守诺言”为家规家训。
下午团队成员赶往柘皋镇工民村开展家风家训实地调研,团队成员走进村庄发现该村将家风家训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彩绘墙、石刻、宣传栏等方式,让“家+文化”走进群众。走访村民时,有位李奶奶说:“我们村现在发展好了,家风家训也是我们村的一个特色,村委会在文化广场上设置了家风家训宣传栏,定期更换与家风家训有关的图片、历史故事等内容,使得村庄发展更具特色了。”
7月16日团队成员前往柘皋镇峏山村采访峏山杨中医第二十五代传人杨勇。杨勇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峏山杨中医馆,走进展馆,墙壁上的文字清晰的记录了“峏山杨”的历史起源。在参观的同时为团队成员讲解峏山杨中医的发展历程,通过他的解说,团队成员了解到峏山杨中医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杨勇是第二十五代传人,杨氏中医擅于岐黄之术,尤重妇科,对有关妇科的疑难杂症有着深入的研究。
最后,团队成员对杨勇进行了采访,询问了一些有关峏山杨中医的问题。杨勇告诉团队成员峏山杨中医的宗旨是“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主”峏山杨中医文化对这个社会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只有得到发展才能有益于更多的人。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土文化的根决不能断。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打造不同文化主题村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文、图/丁亚玲 审/柳洪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6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