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男孩以教育关爱之名,播撒民族团结之"种"
本网讯(通讯员 袁碧婷 陈颖 )“只要孩子们微笑起来,我就特别开心”,李喜磊说道。7月16日,吉首大学“云上学堂”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铜仁市江口县凯德街道梵瑞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李喜磊便是其中的一名志愿者,一个帅气、 温柔敦厚的蒙古族小伙子。
清晨,斗志昂扬的国歌声打破了校园的寂静,也唤醒了喜磊的公益心。喜磊酷爱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他告诉大家:“梵瑞社区和我的家乡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较偏远贫困。我从小就在家乡参与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今年我来到梵瑞社区,是想看看这里与我的家乡有什么不同。即使每天要在火热的太阳底下接送孩子、经常吃不上饭、被虫子咬的满腿小红疹,但我希望自己能与这些孩子们打成一片,能为他们做些事情。”
喜磊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作为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团长,主要负责该团的文化教学活动。当日上午,教育关爱服务团的教学如火如荼,该团的全部成员和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课堂上以各种方式去亲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温暖与陪伴。走着走着,令人神往的校园里传出了悦耳的歌声。记者沿着该歌声,来到了喜磊的唱诗班。抬头一看,喜磊正在教孩子们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唱完后,喜磊便给孩子们解释: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苔》,作者袁枚是汉族人。李老师是蒙古族的,在座的各位同学分别是苗族、侗族、土家族的。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不论民族,我们每个人都学习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唱诗的过程中,大家坚定文化自信,齐心协力让歌声回荡校园……孩子们心无旁骛,从一而终。一个蒙古族的小伙子,在苗族、侗族、土家族自治乡将汉族诗歌唱出来,感人心脾。
图为李喜磊“云上唱诗班”教学现场 通讯员 袁碧婷 摄
唱诗班下课后,志愿者随机采访了该班的李欣雨,问她是否喜欢这种授课的方式。意想不到的是,志愿者的话音未落,李欣雨就特别激动地说:“李老师与我们学校的老师的上课方式完全不同,我们非常喜欢李老师这种上课方式,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学到像民族团结之类的课外知识,而且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图为志愿者采访陈欣雨 通讯员 陈颖 摄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旨在告诉梵瑞的孩子们: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是各民族的一份子,从点滴出发,牢记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华民族的团结之花就会永远娇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85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