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尾声,在这几天的行程中,我们分别采访了东峪村村委书记张见泉、丁家庄村村民娄承宝、大崮村村委书记王筠照。通过与这几个人的交谈,我也获得了一些感悟。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们此次采访的都是一些阅历丰富的书记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知识、丰富阅历的过程。
此次,我们的访谈主要是农村产业发展和民间传说。通过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我们把握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脉搏,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有利于实践队员更好地帮助当地人挖掘旅游资源,推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变。综合这三次访谈,我发现他们都提到了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地制宜。当谈到当地发展蜜桃种植业的原因和种植条件时,他们都提到当地由于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无法发展种植业,这对于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不要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纵观世界发展史,各个民族的崛起都是由于他们正确地分析了本国的自身条件,做出了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决策。就像近代中国的发展一样,照搬别国发展模式错误地成为我们的发展主题,我国的发展之路总是曲折多于坦途,自从中国开始走自己的路,便开始了总体平稳的历史时期。
此外,在和王筠照书记的访谈过程中,始终贯穿其中的,便是他反复强调的不要“等靠要”。回望大崮村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政府政策的扶持虽然是当地能够实现经济腾飞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当地经济能够发展,更多的是靠当地基层干部和普通村民的探索实践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王筠照书记顶着全村大部分人的反对,毅然决定兴修公路,因为他深谙一个道理“要想富,先修路”。这在当时的岱崮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正是凭着这种首创精神,大崮村的经济才能够起飞,实现由贫困村到先进村的历史性跨越。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都需要这种首创精神。只有敢闯敢拼,才能实现由落后到先进的超越。教育,是张见泉书记着重强调的一个问题。周恩来曾经说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尽管东峪村地处山区,师资力量有所欠缺,但是张书记还是尽他的最大努力来使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每当村里有哪个孩子考上大学,张书记都会自掏腰包为他们家送二百元钱,尽管钱不是太多,但里面包含了张书记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这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对下一代人的期盼,他所求不多,仅仅是希望将来孩子们学有所成时,能够回来看上一眼,不要忘记这片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备受先辈革命精神所影响的沂蒙学子更是如此。正是这种给予与反哺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沂蒙山区的壮丽的精神画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沂蒙人开拓发展前路,探索美好生活。
在娄承宝爷爷处,我们听到了许多当地的民间传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的一座清代的举人宅。举人宅于乾隆年间建成,后来娄家祖先将此宅送予了其中一个孙子(娄秉先)居住。后来娄秉先中举后,在朝廷当了官。辞官回乡之后,他便做起了医生。在他的庇护下,当地人民得以免受疾病侵扰。而他的后人也传承了他的衣钵,继续奋斗在医疗行业的第一线,成为当地居民的“守护神”。娄家人世代秉承的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构成了丁家庄村人民代代相传的村风民风,融入到丁家庄村人的精神血脉。
无论是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还是聚焦下一代发展的“树人精神”,或者是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都是岱崮人民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在这些精神的引导下,当地人一定会砥砺奋进,开创美好生活!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访谈活动,我也一定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奋发向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撰稿人:王怀泉王佳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89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