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回響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和同心圆的部分成员与当地领导一起走访两家贫困户,我是走访团队其中一员。
走访的第一户人家,户主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大爷,听村领导说他是一个拥有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与电视剧常塑造的党员角色不同,他八十岁的时候不是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他身形佝偻,矮小,腿脚不便,比常人都不行。
我刚进去的时候,身体本能的不适,因为这个房间味道和太难闻了,阴暗,潮湿,一股霉味。
老人家人很和善,要给我们倒水,我们连忙拒绝,同来的伙伴上前攀谈,我一边听一边观察这个屋子。我注意到南瓜上有一层灰白色的边,我知道南瓜表面容易生灰可能有那种颜色,可我觉得怪异,一摸是长出的毛。我环顾四周,灯开着但是不亮。我插不上嘴,老人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明白,这种感觉让我想要逃跑。
老人的生活很不容易,我以为他是没有子女寡居在家,结果不是。他养有俩儿一女,都已经结婚。大儿子大儿媳智力有问题难以找到工作,小儿子外出打工出车祸工作能力丧失,只有一个嫁到邻村的大女儿还能帮点,她也扶养了二儿子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
家庭很困难,生活质量一塌糊涂,家里要什么没什么,只能保持最低配的“正常运转”,稍微有点改观都是奢侈。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无力改变,也没有一种很强的力量去奋斗。像一颗野草,风一吹就跟着倒,好似只要能够活得好好的就够了,其余的都是没有必要的。读书,艺术,电影,所有都可以消失。
我以为我们要帮助老人的是他们的衣食问题,然而老人这些问题全都没说,他只问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在乎的是孙儿的读书。要知道,他的孙子还不到上小学的时候,而幼儿园享受不到义务教育。他大可以像村子里部分人一样把孩子拘在身边等上小学或者等七八岁了才开始读幼儿园,可是他没有。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想自己的后生重走他的老路。他几乎可以拼尽自己的力量,如果他有力量的话,来为自己的孩子铺路。
第二户人家一共有五口人,是一位单亲妈妈和她养的四个小孩。我们到达第二户人家家的时候,那位单亲妈妈刚刚从蔬菜基地回来,她在村里包了将近30亩田地,五点多就去田里做工。我们一行人跟着她进入了家,外面看着还好,里面是真的杂乱无章,味道也非常难闻,有几只已经拔毛的鸡就放在厕所里。屋子里面没有电视,只看见一个小桌子上有一些小手工艺品。饶是这样,她还嫌不够,她居然还有养一些小动物去卖。
这么辛苦她的孩子去哪里了呢?她的答案令我意想不到,她的孩子都不在这里,她把孩子们全数送去读书,这里没有好的教育条件?她就把孩子送到惠州的弟弟家,请那里的老师去给他们补习。额外的教育就是额外的花费,她几乎抛弃了所有的娱乐形式,用尽气力为自己孩子的未来铺路。她很自豪得指着墙上的奖状,是她一个女儿今年新拿的优秀团员。
回来的时候,给我的妈妈发了一条微信,我突然很愧疚,是不是我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很久以前,我的父母也是拼尽全力那我从老家的小县城带到深圳读书,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一点。我对他们的好,最多也不过是特殊日子的一些小礼物,带他们去看看我喜欢的电影。究其根本,我是自我感动型的付出。
父母的付出令人动容也令人沉重,我不希望我每一步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我一直认可的一句话――“他先是他自己,才是你的父母。”回想起来,父亲曾在从学校接我回家的路上和我漫不经心的谈了一句关于我现在的生活,他觉得很后悔没有好好培养我,没有给到我好的生活。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很难过,就没有说话,我对现状有些不满意,可是这是我的生活,我并不需要父母为我的某些挫败负责。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人生的关口他们能做到的只不过给些过来人的建议,最终拍板的还是我自己。我不想去细思,他们这样包揽我的事是对是错,因为我也不能很好把握我对他们好的形式,他们是否可以接受。既然大家是不可能克服对彼此好的心,又不能好好把握距离,那便接受,爱是羁绊也是倚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01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