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支教生活的已近半途。除了本职的教学工作外,对孩子的生活家庭方面的了解也成为了我们的重点。因此家访这件事便被我们提上了日程。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最初选择家访的对象时,一张稚嫩的脸庞毫不犹豫的跃入我的脑海。
这个孩子大大的眼睛、略黑的肤色、瘦弱的身躯、少言寡语的性格、凌乱的作业本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最开始我告诉他要家访回家通知父母时,我并未在孩子的眼睛里看出太多情绪。但是在和家长打电话时我得知家长并不知情,放学后孩子也想赶快回家,并不想我们去家访。我们对他来说好像是想侵入其熟悉领地的陌生人,让他感到不适甚至有恐惧。出了校门,孩子带我们走向了一条走向偏远的公路。正午的丰都,太阳很毒。汗水很快就浸透了我们的衣服,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公路人烟稀少,不断的大角度的上坡下坡让我们一口气分成三口喘。我不知道一个五年级的瘦弱孩子是怎样几年如一日的早起走过崎岖的山路,挨过恶劣的天气,走出一座座山头来到学校的。但我知道,我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孩子在学校的沉默寡言和在路上和家里的笑颜形成了鲜明对比,孩子家里只有奶奶和弟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不知去向,从小缺少父母爱使得他在学校里也不受欢迎甚至感到被歧视孤立。孩子家里没有识文断字的人,所以一切学习都靠自己摸索,还要抽时间来辅导弟弟。除此之外,他还要承担家务,洗衣做饭生活样样在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孩子的家一点都不为过。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磨灭那份属于孩子的天真和笑脸。
我不知道我们在这次支教里能做出什么成绩,但是我会努力在孩子们的心里开一份天窗,让他们多一份对未来的希冀与向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1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