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推动新农村建设,承担乡村振兴义务,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切实深化“双百双进”活动,从2019年6月26日起,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组建师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基层,以“大地寻梦——让党旗飘扬在乡村”为主题,以调研花茶产业发展趋势、走进食品加工研发前沿、探究规模农业生产未来、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为主要实践方向,前往乡镇农技站、产业加工生产线、产业协会等地多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共四支小分队参与其中。
(一)调研花茶产业发展趋势:园艺专业党支部
2019年6月26日至7月5日,浙江农林大学不忘初心—园艺学科“茶香四溢”科技服务团对临安区锦城街道主要茶馆、茶店以及新式调饮茶门店开展了调研,参观了柯桥茶产业协会、临安闲云堂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拜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郎利方先生、临安东坑有机名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汉林先生、杭州临安镇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拜访项方镇先生和临安果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晓敏先生。不忘初心-园艺学科“百花齐放”科技服务队则考察调研了临安全福园林花木场、临安苇杭园艺有限公司多肉基地和临安夏加尔园艺公司月季基地。
在柯桥茶产业基地的调研中,团队成员着重提高合作能力,学习御茶村抹茶管理系统,参观玉龙茶业连续化“茶叶不落地”加工厂,对现代化茶园有了初步概念。走进茶厂基地并拜访多位茶产业前辈,团队成员们了解了临安茶业现状,加深了对临安茶产业结构的认识,明确在市场中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更感悟到个人乃至政府在未来茶产业的发展所背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企业人员进行了密切交流,并就产业升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对多个花卉基地展开调研后,指导老师罗平强调:“由于许多恶性竞争,花木场经常会闯入外来人员进行破坏,不忘初心是不忘自己曾经踏入农业、从事农业的心,也是不忘农人踏实、朴实、坚实的优秀精神。”
实践队成员深刻了解到园艺景观植物的特性和农业市场创业相关知识,坚持新品种、新销售等多途径创新创业,了解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知识,为其创业思路把脉问诊,作好基本规划,更要在恶性竞争的市场中不忘初心,坚定理想。
(二)走进食品加工研发前沿:食品专业党支部
7月10日至7月11日,浙江农林大学“助力三农”食品专业党支部师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团跟随科技特派员庞林江教授赴杭州临安良泽舶品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走进食品生产加工第一线。
杭州临安良泽舶品食品有限公司是进口水果干制品、综合果蔬、进口糖果、进口坚果以及各类进口食品原料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在公司经理沈钟明的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对公司 “态度决定一切,目标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行动成就未来”的工作理念进行了学习。车间主任朱干引导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公司食品生产线中的配料间、烘烤间以及挑选间,从高科技设备中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对食品加工的重要推动作用,此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是浙江农林大学庞林江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研发,所需原材料均为农产品,有效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此外,团队部分成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上防护服,体验了车间加工过程的部分环节,感受到了食品加工对于卫生、质量各方面的严格要求。
朱主任介绍车厘子干的制作中,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多个车厘子粘连的情况出现,因此公司采用将车厘子冷冻并分批取出进行加工的方法,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原料品种对于食品加工的重要性。朱主任还提出,在一些较轻较脆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在称量时由于碰撞会导致原材料的损失。为此,庞林江老师提出在电动装置中添加橡胶圈,将硬碰撞转化为软碰撞的方法,同时也指出理论可行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工业化的生产,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发展食品工业。
“这次实践给我一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平台,感受其中的差异和差距,也让我熟悉了食品生产工艺和流程及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要求,为以后的岗位工作打下了心理、实践基础。我想自己现在应脚踏实地的学好本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深入实践时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动手、多总结经验才能在这个行业上有所发展。”团队成员感叹道。
(三)探究规模农业生产未来:农学专业党支部
2019年7月8日至7月10日,农学专业党支部师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进行了以“精准扶贫,科技支农”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为目的,通过对云溪乡主要村庄和规模较大的涉农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在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致贫原因或阻碍农民增收的现实条件并借助农学及相关专业知识总结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农学专业大一、大二10名学生及指导教师王洋走访了清源村、车塘村、章戴街村、锦桥村等4个行政村以及雪康家庭农场、程品元家庭农场、灵矫家庭农场、茗特家庭农场、嗡嗡响农业有限公司、明凯农业有限公司等6个涉农企业,通过访谈、参观的形式充分了解了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村民经济结构和收入状况以及涉农企业的发展情况。
其中,以种植西瓜为特色的清源村存在着瓜地遭受了大面积的水灾,损失惨重等问题。经询问了解到,受灾原因是没有搭设钢架大棚和排灌设施、没有瓜农可购买的农业保险等,但最根本原因是当地西瓜种植不能连作,否则瓜苗极易发病。而在后续调查中,团队成员更发现了农民一般只在农忙时节务农、农闲时候打小工补贴家用的农业生产状况。据郑技术员介绍称,除一些涉农企业外,云溪乡农业总体上属于类似这种半工半农的模式。在走访村庄的同时,该团队还重点调研了云溪乡的几个涉农企业和休闲农业观光园,指出必须坚定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引进人才,提高农产品质量。
活动结束后,王洋老师殷切教导:“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这就是我们学农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农民们真正的难题!在农村,此类问题十分常见,要想农民们搞农业搞得好,要想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必须得帮着农民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好是能召集各领域专家,像农学专业、食品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等老师,一起来到云溪乡,面对面,手把手,给农民们带来切实的帮助。”
(四)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植保专业党支部
为了促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将书本内容更好转化为实际操作,植物保护专业的五十余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王吉锐的带领下开展野外社会实践,完成“100个科目,500只昆虫”的实践任务。
“看似简单的捉虫过程实则需要对课本知识有熟练的认知。”植保171班的吴敏怡同学介绍到。昆虫的习性影响它们出没的地点,昆虫的形态特征帮助判断和分类,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点需要注意,这也要求植保专业的同学们需要完备的专业知识。
大家返校后对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分类并命名。有的同学查阅书籍,有的网上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再三确认。对这些昆虫精准命名至科、目,最后一共命名了一百二十余种昆虫。同时,制作昆虫标本同样是一件讲究经验技巧的事儿。小型昆虫可以直接采取针插;前后翅明显的昆虫,需要提前展翅。展翅时必须小心,不能让翅膀破损;鳞翅目昆虫的翅膀,覆有的粉末也要尽量完整保留。标本制作完成后还将进行昆虫标本展览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社区青少年了解科普知识、参与科普活动和宣传。
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遍布全球,所以生活习性是大不相同的。有在空中生活的,也有在地表、土壤和水中等地生活的。而且它们或蜕皮生长,或水中生长,或地下生长,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实践队员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域各科目昆虫的数量及其生活习性,分析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趋性、群集性、取食习性等,找出其中可供利用的特性,对于害虫防治策略的设计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捕捉昆虫的过程中贴近自然,在了解昆虫的学习中观察自然,真正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为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资基础,关注基层、投身乡村是青年师生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本次社会实践是青年师生党员发挥专业特长、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青年师生党员参与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师生党员明确了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发挥在专业领域的特长,为广大乡村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运用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解决当地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党旗飘扬在乡村,为培育乡村文明、服务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17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