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为使学生们继续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更加真实深刻。山东理工大学“赴陇援西”团队在甘肃省卓尼扎古录镇开展学习中国结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课程开始,支教老师以一句“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带领同学们领略中国结中的奥妙。他告诉同学们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声于明清,中国结的种类有200多种,并就中国结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两大系列,结合当地服装特点进行详细的讲述。他结合历史对两大系列详细讲述,并展示其中多种品种,对中国结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中的蕴意进行详细的讲解。

随后,支教老师让学生们举例中国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运用到,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跟随短视频一起进行中国结的编制。老师和同学们跟随着视频,每一个动作、细节模仿着,将一根又一根红线上下左右来回穿过,一个又一个中国结被编制而成。一位装扮整洁,扎着马尾辫的同学,在编制完自己的中国结之后,热情的帮助其他同学。通过学习编制菩提结与平结,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在具备一定的编制技巧和经验后,拓展思维空间,变化出多种组合方式,编制别致的中国结。
本次的课堂学习,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丰富同学们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理论实践和赏析,进一步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24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与济南救助管理站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陈晓黎面对面 在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我们见到了陈晓黎主任。今年是她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第二十二个年头,被问及二十二年……
陈志茹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为生活无着的人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题记 有一帮人,他们默默无闻,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他们开着救助车行驶在街道上。他们是救……
伊鹏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写在前面 七月末八月初,带上行李箱和一颗好奇的心,我们来到淄博市救助站,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从一开始对救助站并不了解,到去汽车站做社会实践调研时的半知半解,再……
陈璐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从前的我笃定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生活,做好自己。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无非都是个人生活的点缀。但救助站的生活却和我所想的完……
谷丰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心得感悟 初入救助站 2018年7月18日,考完最后一门试,心里放下了考试的压力,剩下的只是等待着社会实践的到来,后来得知自己要在第二批去往救助站时,内心稍微有些失望。 不……
孙家伟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由于有很多受助人员精神不太正常,所以当被告知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时,我内心的恐惧加深了,也意识到此次实践的难度和重要性。 第一天来到妇女儿童科,只见……
郑天娇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行霸道的时代。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
董自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有会听到有人抱怨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公,总有人会对社会福利制度不满,而我这个暑假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在淄博救助站的社会实践活动。 ----题记 初入救助站,温暖在心间 7月……
许小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