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票号到银行,金银中走来的周村一步步迈向现代金融
7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了周村古商城,开始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近代票号为切入点调查周村商埠古代金融形态。
周村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各种商品在这里云集,商业繁荣必然催生金融体系的完善,因此,周村历史上的金融形态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了大德通票号旧址,现在已经改为博物馆,原本是1884年山西著名商人乔致庸在周村开设的一家票号,现在已经改造成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依次参观了营业厅、大掌柜室、中厅、钱币展览室等,近距离接触了老柜台、帐簿等票号业务用品及生活用品,系统了解了周村票号、钱庄的经营、发展历史。
工作人员介绍,周村古商城在清代晚期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开埠之后,身处青岛济南之间,向西依托纵观南北的京沪线,向东距青岛港口不远,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大大超越前代,真正做到了“大街不大,日进斗金”。然而票号作为一种金融机构,仅仅能提供汇兑、存款、贷款等初级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开埠后周村商业发展的需求了。另外一方面,开埠也带来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的脚步,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等纷纷在周村设立分行,客观上促进了周村的商业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通讯员:李腾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26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