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青岛农业大学“花儿与少年”赴青州支教服务团到达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南富旺村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青岛农业大学的队员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三下乡”的号召来到了南富旺村。
金风玉露一相逢
“花儿与少年”支教团队员们分组下乡走访了南富旺村的十几户家庭。“我们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来这里支教是免费教孩子,不收费用的。”在走访的路上,他们不仅看见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激动地紧紧握着他们的双手,也见证了孩子的妈妈眼神中的从疑惑到信任,直到最后将孩子送到支教队员手里的改变,这是他们与所有孩子彼此相识相知的第一步。越来越多的家长给予支教队信任,学生们也越来越多。走访结束后,队员们与二十四位孩子们初在河边小亭见,相遇相识后慢慢相知。
图为队员钱程正在为王申洋进行作业辅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旌晶 摄
与君相见欢
今年是“花儿与少年”赴青州南富旺村的第三年,支教队从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田带来了23株山茶苗和菊花苗,23株花苗象征着支教队的23名队员。他们希望支教队员就像这些树苗一样,在美丽的江北水村扎根,与南富旺村情谊长存。从一株小苗开始历经风雨,以青农大园林学子的青春浇灌,开出绚丽的花朵。
图为队员们一同种下山茶树苗和菊花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旌晶 摄
支教队员们将富有园林特色的压花技术带给了孩子们,他们一起上山采花、一起动手制作,每一次的接触都使队员们和孩子们的心更近一步。“把这种大的花瓣反过来,平铺在纸上。将较厚的花朵拆开分解,铺上吸水纸,夹在压花板中,在周围撒上干燥剂,最后静待时间的魔力。”压花技艺将花草的绚丽色彩保留,再经过孩子们的拼贴,做成一幅幅童真烂漫的压花作品,永远保留着大山中的那份温暖。
支教队员姜申请十分感动的跟其他队员讲到:“他自己饿了却没有吃,一直给我留着。我觉得特别心疼,就亲了他一下。”他身后小尾巴似的李玮钰,一副小小男子汉的模样,偷偷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也只是把那个肉夹馍留给中午讲完课的大哥哥,喂给他吃。孩子们是深深喜欢着每一位队员,让所有队员都体会到了被孩子们关爱着的感觉。
“老师,你脚上有泥。”“嗯?没有啊。”“是我爱你(泥)啊!”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队员们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也许他们上一秒还害羞的不想讲话,可下一秒便会依偎到队员们身边主动分享他们的糖果。那一个个小孩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看东西时眼睛里闪闪亮亮的光,能融化人一天的疲惫。
在这平凡的生活里,队员们越过了横穿南富旺村的河流,在河边的栅栏地里种下从青岛带来的山茶树苗,寓意“花儿与少年”支教团与孩子们友谊长存;在这平凡的生活里,队员们充分发挥园林专业的优势,为村子进行了墙体彩绘。一笔一笔绘出的水乡风景,衬出了江北水城的秀美;在这平凡的生活里,队员们与孩子们手牵着手走在巷子里,细细听着水声潺潺,静静看水流穿过千家百户,看白墙上斑驳的树影,水面上杂乱的枝桠。在南富旺村里,队员们与童心同行,共圆己梦。
图为队员们正在陪孩子们玩游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旌晶 摄
正是江北好风景
对村内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仔细研究分析后,支教队员们选择采用“一一对应”的分年级教学制度,以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有质量的辅导。在讲课的过程中发现,村里的孩子们英语发音存在一定问题,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还停留在汉语谐音层面,支教队员王子豪就给孩子们讲授音标,分小组学习,一对一纠正的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在这个小村落里,队员们的窗台上每日都有孩子们悄悄放上的鲜花。孩子们总是腼腆的,或许他们中有的人还没有勇气说出那句“我喜欢你”,可他们早已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队员们的喜欢。王子涵亲手用狗尾草做的小兔子、孔军浩想送给队员们的小鸟、桥洞底下的简易演唱会……一个个来自孩子们的小小的礼物,都是队员们所珍惜的。在河边的小亭里,孩子们大声念出的“ABC”总是能惊醒河里的鱼儿。或许他们有一天又会忘记这些字母的发音,但是队员们陪伴他们的这几日,必将留存于彼此心底,永远不会被遗忘。这个夏天里,读着“ABC”,做着两位数的乘除法,背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计算着遗传的几分之几概率……平凡的生活却真正拥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图为“花儿与少年”支教团队员与孩子们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旌晶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4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