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赴荣城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义务讲解服务队进入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近距离学习伟人的一生,探寻两弹元勋盛名的背后最真实的郭永怀。
郭永怀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胡文瑞回忆,郭永怀一回来就说,他回来的目的就是做铺路石子,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身上。
此后几年间,郭永怀克服重重困难、忍受极端恶劣条件,一边传道授业,一边和同事们致力于核武器的研制工作。1964年、1967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68年,当郭永怀带着刚刚研究的新成果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9岁。
在外求学期间,郭永怀用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破解了“声障”这一世界难题。回国后,他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不懈努力,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科学成就。学习郭永怀,就是要永葆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信念,牢记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立足科学前沿、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推动科技跨越发展。
郭永怀身上还有一种情怀,就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回国后,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组织、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上,还经常告诫学生,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子,不要为名利所累。当国家核武器研制事业需要时,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项绝密工程中,常常不辞而别离家数月,销声匿迹于戈壁荒滩。我们学习他,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勤专业务、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把目标锁定在为民服务上,用奉献书写人生新篇章。
一个朴素的面庞,却深怀着对祖国热爱;一个单薄的身躯,却无时无刻不在为了家国而付出。在民族疲敝衰微之时,郭永怀满怀航空救国之志求学海外,探寻科学报国之路。在学术探索成就斐然之际,郭永怀恪守“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国”的初心,携妻挈子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投身到新中国建设中。即便在飞机失事的一瞬间,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国家,用宝贵生命守护了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数据。这样的“永怀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珍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5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