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新疆“访沙漠公路,强国之交通,守绿水青山”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故人眼中,这里是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一曲羌笛、几声胡笳;而如今这里早已不是故人眼中的模样,高楼林立的城市,日新月异的农村,奇特壮美的景色和独具一格的异域风情。这里是新疆,中国西北边陲,占据着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此刻正稳步地顺应着改革开放的潮流生生不息的发展着。
2017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交通强国”。要想富、先修路,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速,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映入眼帘。
因此,2019年7月13日至7月20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赴新疆“访沙漠公路,强国之交通,守绿水青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新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交通强国梦及新疆的发展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团队从乌鲁木齐出发,走连霍高速至霍尔果斯,在沿国道218至新源县,走独库公路返回乌鲁木齐。路线经过石河子、果子沟大桥、霍尔果斯口岸、G30施工现场、G218则吐公路施工现场、独库公路、乔尔玛烈士陵园,全长1545公里。
实践队员全体合影
长大学子凯歌进疆
在前往新疆的火车上,实践队员与佩戴党徽的孟伟爷爷展开友好交流。1977年,17岁的孟伟爷爷来到新疆,并为新疆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见证了这里从一无所有到硕果累累的沧桑巨变。在交谈过程中,孟伟爷爷不止一次的摸着胸口的党徽,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入党,他等了十八年,一枚小小的徽章承载着他在新疆四十多年的坚守。在谈到今后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孟伟爷爷对青年一代寄予了很大的厚望: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新疆的未来由你们年轻人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也即将交到你们手中,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实践队员与边疆建设者孟伟爷爷交谈
此外,队员们还就“交通强国”对一名苏州科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采访,其表示日益便利的交通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采访列车员时其谈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是交通强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将尽己之力,为实现伟大交通强国梦而不懈奋斗!
屯垦戍边砥砺前行
60多年前,一纸“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招兵告示,掀起一股“八千湘女上天山”的热潮。今天,记录着新疆沧桑巨变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正巍然矗立在这片繁荣、祥和的大漠绿洲中,守护着一方净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军垦博物馆,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新疆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
实践队员在军垦博物馆合影
为深入了解新疆军垦事业、体悟兵团精神,实践队员在途径石河子时前往军垦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逐渐体会到兵团精神的内涵。昔日这里一片荒凉,到处是荒漠,戈壁;到处是梭梭,红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但战士们并未退缩,他们铸剑为犁,把汗水,把青春,把奉献洒向这片土地。70年沧海桑田,在兵团人的奋斗下,一座座兵团新城在荒漠中拔地而起,一片片绿洲在茫茫沙海戈壁中展现生机。
实践队员参观军垦博物馆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与石河子大学前往参观的同学交流学习,讲述自己心中的军垦文化,随后前往石河子大学进行深入交流,两队队员对于兵团精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屯垦戍边,把荒无人烟的沙滩戈壁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石河子,军垦人民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实践队员,他们的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生活动力的源泉,激情的爆发点。军垦文化是一个解读不完的精神宝库,实践队员们渴望从这个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争取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之门户民之信仰
国门之神圣吸引着各族人民相继而来,口岸门前百米长龙,只为一睹国门风采。清朝时期的界碑依旧矗立,虽已久经风雨,渐失棱角,但丝毫不减界碑威严。
2012年12月22日,第一列货运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自2013年至2017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保持着平均每年135万吨的过货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加,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280万吨的铁路过货量。
实践队员在国门前合影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实践队员在感叹国门的宏伟壮阔的同时,也被“一带一路”背景下口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所震撼。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同学们必将不负使命,紧抓一带一路的伟大契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实践出真知,队员们为更好的了解专业知识,切身体会一线公路人的工作环境,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国道218线则吐公路的5标标段施工现场,并有幸与周总工进行了交流。周总工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当前施工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难题,并鼓励队员们要做到“知行合一”,多去一线看看。在谈及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时周总工与实践队员打趣说道:“待在施工单位就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其实不论是身处施工单位或是设计院,作为未来将迈入土木行业的大学生,承担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身处何种岗位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周总工讲解
此外,实践队员们还前往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与院方代表及长大校友开展座谈会。 交科院赵院长不仅为同学们介绍了沙漠公路、工程管理、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对人才匮乏、专业指导、行内前景及就业去向等问题为实践队员们提出了专业性的解答。最后,赵院长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更应注重陶冶情操,强化自身修养,同时也要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投身一线,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队员与新交科代表举行会谈
三十四载寒暑守望
有人说,独库公路是最神秘、最迷人的公路,不仅是因为这里天山高险、峥嵘险峻;也不仅因为这里风景秀丽、精彩绝伦,更因为这里流传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筑路故事。
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修好这条天山公路。为此,数万官兵奋战十年,1983年9月,一条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连接南北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全长561公里的独库公路建成通车。当年的筑路官兵,硬生生地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在长达9年的公路建设中,有上百名解放军战士因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而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他们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6岁。仔细算算,十年修筑天山独库公路,平均每三公里就有一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守墓人-孙丽琴
而在乔尔玛烈士陵园,有一对老老实实的守墓人,男的叫陈俊贵,是为修天山公路的老兵。老兵的故事很简单:当年修路遇雪灾,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陈俊贵活了下来,而班长却壮烈牺牲,在独库公路全线通车后,原本可以退伍还乡的陈俊贵却主动选择了留下来陪伴这168位长眠于此的革命战友,甘心情愿义务守护。
实践队员与陈俊贵合影
不简单的是,这一守,就已26年,以后还将会继续守下去。在与陈俊贵夫妇交谈中,实践队员们无一不被这段故事所触动,三十年风霜雪雨,尽管两位老人早已失去了美好华年,被风残的一脸沧桑,但从两位老人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尽是满足,他们平凡的生活造就了不平凡的伟大。不管天山的风雪有多么的大,都可以肯定的是,两位老人为战友们坚守的心,巍然不动。
至此,长安大学赴新疆“访沙漠公路,强国之交通,守绿水青山”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本次实践改变了队员们对新疆的认识,新疆不再是他人口中的模样,而是一片急需开发,拥有着无限资源的宝藏;加强了同学们在新时代新战略背景下的责任感、使命感;也增强了同学们肩上的危机与压力。在途中,“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在大发展趋势下,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快速地向前进,这对当今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的学子必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不负使命,紧抓一带一路的伟大契机,为实现交通强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55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