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白冢传丹心
——记“辽东赤情”第五站
抗日战争解决了民族危机,解放战争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辛的多。史料记载,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都与美国军队难以相比。然而,三年的浴血奋战,竟是完成了一个神话:处于优势的美军被一步步赶出“三八线”。这样的红色历史,怎么不令人动容。
实践团成员在纪念碑前合影
7月22日,我们一行来到了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蓝天托浮云,苍柏称白冢。走进陵园,思绪流转,那队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少年郎恍若就在眼前,步履坚定,气宇轩昂,留下潇洒又豪迈的背影。或许这才可悲,我们对于他们除了被夕阳拉的很长的背影,其他一无所知。
实践团成员进行调研活动
陵园很大,初来竟不知从哪看起。拾级而上,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卧碑的下半部刻有一行诗:“辉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纪念碑东西两侧的石壁上镶着八块展现志愿军英勇作战场面的大型铜制浮雕。
陵园内苏军牺牲将士纪念碑
面对纪念碑,历史的浪潮澎湃而来,我们一行人在前驻足静立,为那段红色岁月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的礼赞。
因为周一的缘故,墓区的东南侧的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并未开放,我们深感遗憾。碑后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2 位志愿军烈士。我们怀着敬畏之心,静默地走进墓区。墓碑整齐地排列在园内,阳光轻拂,苍柏深掩,格外肃穆。墓碑上刻有烈士英名,一笔一划,饱满感情。我们见到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的邱少云;见到了在上甘岭反击战中,用胸膛勇堵敌人机枪,壮烈牺牲的黄继光;见到了在负伤状态下,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的杨根思……身躯已化黄土,可他们的一腔热血浇灌在了东北大地深处,随天地一同呼吸。烈士们浴血奋战所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气壮山河,化为中华民族千秋永存的精神丰碑。
实践团与东北大学理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合影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月22日
资源与材料学院 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 红色足迹追寻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6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