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我汉家衣裳,兴我华夏之邦
汉服,全称为 “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这是我在洪冠中学上的第二节传统文化课,而这节课的主题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的民族服装,有着沧桑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发展甚至是周边民族的发展,比如日本,朝鲜,不丹,蒙古等。
提到汉服,其实内心是满怀无奈的,记得在曾经14岁的那个年龄,自己也对这份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着迷过,想着把他们介绍给周围的朋友家人们,过程却备受质疑。后来在自己年纪大一点,索性买了两套属于自己的汉服,加入当地的社团,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穿上衣服和志同道和的人一起穿上欢庆节日。从鼓起勇气当众穿上汉服到备受质疑,“日本人”“韩国人”这样的话越来越多,从刚开始的气愤到最后的一笑而过,我没有像很多书中电影中里的那个坚持不懈的小孩一样,我后来选择了放弃,毕竟我的生活不能只对汉服充满激情。没想到的是在放弃汉服的几年后随着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客户端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汉服也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关注,也逐渐步入了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汉服,接受汉服,在各个高校,城市都能看到更多的人在传统节日身着汉服,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复兴传统文化,现代社会开始掀起一阵“汉服热”“汉字热”“国学热”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对当代西洋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反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复兴文化这一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也指日可待。
服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至今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很难像日本韩国那样在传统节日身着汉服而不被质疑,重拾这份文化继承并发扬是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之一,此外我们不应该仅仅了解于汉服这一文化,更为重要的还是去学习了解其他大量的传统文化,只有如此,我们才会理解礼仪之邦具有何种内涵。只有如此,我们才会不至于产生民族虚无主义,才能真正拾起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7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