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土木学子参观成昆沿线:追寻筑路足迹,感悟工匠精神
为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土木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结合专业特色,扎实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祖国70华诞。7月22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汉源,重温成昆历史,感受沿线发展,以实际行动致敬新时代最美建设者。
实践团成员抵达汉源。
重走成昆沿线,感受时代变迁
“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从成都出发,于当天中午抵达汉源火车站。在汉源火车站,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了车站工作人员,据她说,在汉源县新城区沿国道245线往东约50公里,有一个叫乌斯河的小镇,镇子不大,但在成昆铁路沿线颇有名气,曾是成昆线上的知名地标之一,以镇子命名的乌斯河火车站已于2002年更名为汉源火车站,但仍有很多人习惯地叫乌斯河火车站,该站于1970年正式投入运营。
与全国各地的火车站相比,汉源火车站属于“娇小型”车站。对大多数南来北往的旅客来说,汉源火车站仅仅是旅途中停留几分钟的小站,而对当地居民来说,却是推动汉源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器。随着全国交通的迅猛发展,汉源火车站在经历了多次提速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从汉源火车站出发到成都,即使乘坐快车也需要7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现如今,特快列车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铁路的开通运营,有力地推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汉源聚集,使汉源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为对接成都经济圈提供了黄金通道。正是时代的变迁,铁路的发展,从此使这座沿线的小镇也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
实践团成员参观大渡河沿岸铁路。
敢让高山低头,更叫河水让路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标准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为了能身临其境感受当年铁道兵在悬崖峭壁上修筑铁路的艰辛与危险,暑期实践团成员来到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一路上,大渡河峡谷越走越险峻,气势磅礴、壮观秀丽、险峻幽幻、曲窄如巷、壁立千仞、千姿百态、如画如雕。峡谷深处可达百米,最窄处只有十多米,东岸悬崖成90度直壁,随时有飞石坠落的感觉。大峡谷壮美景色的点睛之笔在于一条钢铁大道坐落在高山深谷之中,这便是成昆线。实践团成员见到此景无一不为其叹为观止,它的修建难度之大,所经道路之险,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绝无仅有。正是这犹如“飞檐走壁”一般的穿山铁路更好的彰显了旧时铁道兵不畏艰险、敢为先锋的决心和毅力。作为新时代土木学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前辈们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的成昆精神。
实践团成员参观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传承工匠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更是中国人自古至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成昆铁路正是老一辈建设者们前仆后继、呕心沥血、敬业创新的业绩,是工匠精神最好的阐释。成昆铁路初期建设时条件艰苦,后勤保障物资供给不足,但建设者们士气高昂、勇挑重担、克服险阻,敢叫日月换新天。铁道兵指战员和一线建设者冒着生命危险,排除险情,不少人身负重伤,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路上,几乎每一个新建的火车站周围都会有一个烈士陵园,默默地守护着这方曾挥散热血的土地,为迎来过往的列车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成昆建设者身上闪烁的工匠精神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新时代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严谨认真的精神,是专注敬业的精神,更是推陈出新的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摒弃心浮气躁、追名逐利,要沉下心来,敬业创新、认真执着,勇担“交通强国”的神圣使命,培育、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奋斗。
成昆沿线铁路工作者维护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83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