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最直接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2019年7月2日星期二,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零度非遗小分队继续着她们的“美丽浙江,问艺非遗”暑期社会实践之旅,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七天之旅转眼已经过半,我们的行动还在继续。这次的任务与前几天不太一样,今天的任务主要是发放非遗知识调查问卷,并且进行分析总结。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况的研究方式,最大的目的是搜集,累积某一目标族群的基本资料。在前期设计问卷时,我们运用学到的统计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把知识学以致用,将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现实生活中运用到的东西,并结合实际情况,在组员多次讨论后设计出了我们最终的非遗调查问卷,并且通过网络转发和线下印送分发的方式分发问卷,收集信息。
为了了解同学和市民对于非遗文化相关看法,问卷的问题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了解非遗、认为非遗是否重要、对非遗的关注程度、非遗是应该与时俱进还是保持原样、有关非遗的宣传活动是否会积极参加、非遗如何进行宣传、非遗目前面临的危机、非遗保护的问题、非遗保护的程度、非遗发展前景、非遗传承措施、对非遗传承的意见或建议等。
网络二维码转发问卷,改变了传统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电子邮件调查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式调查方法在设备、时间和环境上受到的限制。受访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设备扫码参与调查,这大大减少了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阻力与分发问卷的成本。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线下调查,我们选择了一处社区公园发放问卷。在社区里,我们能够获得更加多元化的问卷答案,受调查人群的年龄层次分布也更加广泛。我们主动寻找正在闲聊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些队员以填写问卷的形式,另一些则以问答的形式帮助爷爷奶奶们完成问卷。
最后,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有效分析。问卷调查获取了填写者个人的所知所闻,个人的喜好、价值观和态度信念,我们充分抓住问卷的关键点进行讨论,剔除了部分无效问卷后得出了最终的问卷结果。
对团队内成员进行分配任务后,队员们各自忙碌起来进行关于数据的分析总结。在数据整理上,我们发现,关于对非遗的了解,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太了解和比较了解,虽然非常了解的人比较少,但是完全不了解的人更是少数,这说明非遗还是有一定传承度和包容性的。
根据124人的有效填写,我们可以发现,填写人四分之三为女性,大部分是18-38岁的青年。多数人了解一点有关非遗的知识,且基本上都认为非遗重要;但大部分人是看见了非遗的有关新闻会稍稍注意,非常关注的比较少;一半的人认为,非遗保持原样和与时俱进同样重要,而另一半则觉得应该与时俱进;在有非遗活动时,一部分人会积极参与,另一部分人则视情况而定;大多人支持用拍成纪录片和活动的方式对非遗进行宣传;大家认为目前非遗面临的问题主要有部分制作工艺失传、地区文化受冷落、地区习俗和方言被取代等,其中的原因则有人们的传承意识不足、缺乏有效传承机制和保护机制等等;对于传承,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传承意识、政府加强重视,非遗的发展道路还很长。
通过这一次问卷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到了非遗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也看到了我们每一个队员的仔细、严谨的态度。虽然有时候发放问卷可能会被拒绝,但是大家仍然面带笑容,礼貌地回应每一位参与者。这样的精神值得表扬。在问卷回收的过程中,大家也认真的进行了分类。最后,我们捧着这一翻沉甸甸的问卷,满载而归。期待我们最终问卷汇总的成果,能够展现出抽样调查的特点与成果。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在全国各地日益受到重视,部分非遗项目已走上产业化传承和发展之路,生存状况得以改观,但一些非遗项目仍面临着发展冷热不均、产业发展受困、传承后继无人等多重困惑。很多人仍处在对非遗只是略知皮毛,而仍未深刻了解非遗的发展现状,对非遗的保护也没能真正地有效执行起来。很多非遗存在于人们身边,为人们所知,有些甚至人们很熟悉,熟悉到都不认为这是一种非遗,但到最后只能默默地消失。最后当人们记起来,原来这就是非遗时,身边的东西已经没了,非遗已经消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了。
田青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 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 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
创新是艺术和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保存非遗的模样,那它们就有可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非遗只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保护非遗,重要的是要结合当下的生活,发掘非遗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1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