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探寻非遗之旅——走进南陵面塑。在前期的准备中,团队经过多方调查,锁定芜湖市南陵县五一村的江仁寿老先生为采访目标。
13日上午9时,实践团队到达五一村。团队成员吸取经验,主动向村民打听江师傅的消息,但村民并不知情。无奈之下,团队成员联系到五一村的村部文书。了解团队情况之后,村部文书江先生告诉队员们:他与江老先生系叔侄关系,并主动指引实践团寻找居住在镇上的江仁寿师傅。
三公里的步行路程后,实践团队到达江师傅的家中。朱红的木门在阳光的打磨下褪了色,泛黄的墙面上插满了面塑,琳琅满目。江师傅和家人闻声迎来,笑容盈盈。队长赵青爱表明来意后,江师傅热情地招呼众人入座。
“我的面塑可是上过央视新闻的哦,上面说的’芜湖老江面人’说的就是我,我也是代表这个安徽省。”江师傅骄傲地自我介绍道,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洋溢着老手艺人的自信,这不仅手艺人历经多年锤炼所沉淀下,也是社会对手工艺工作者的尊重的使然,更是时代对面塑的文化认同为江师傅积攒下的。
谈及面塑,江师傅主动提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他拿出自制木箱,将面塑插到展示杆上,美猴王、斑马、十二生肖、小猪佩奇、皮卡丘……从神话人物及动物到现代动画人物,从传统到时尚,江师傅始终跟随时代步伐,将面塑工艺融入时尚潮流。江师傅说:“不时尚不行的,社会我要跟得上,跟不上那就被淘汰,淘汰了面塑就没法传承。”这是江师傅独到的谋生之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线生机。
采访阶段,团队成员钱龙向江师傅提及学习面塑的经历,江师傅语重心长道:“我做面塑有五十年了,这手艺是家传下来的,那时候也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受家庭环境影响,迫不得已。那时候老祖宗称我们这个是卖艺为生。但是做着做着就发现,面塑啊,确实是很有魅力的一个东西。”“当时还有其他人也做这个吗?还是说只有您一家做面塑?”钱龙补充道。江师傅说:“不是的,我们家族还带了很多徒弟,为什么他们现在都不做了?因为现在的高科技和西方的文化把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文化冲淡了。现在都是电子产品,比这个手工面塑更高级啊。”团队成员们陷入沉思,现代文化的冲击确实使很多传统手工艺被迫退出艺术舞台,科技在进步是人民物质世界的福音,也是精神世界的噩耗。人们很难再为传统手工艺驻足欣赏,更多的是在网上进行快餐式浏览,艺术的营养大大减少,同时很难吸收。但江师傅不甘落后,他将面塑材料从普通糯米面改为超清黏土,色彩更为丰富,面塑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采访结束后,团队提出江师傅学习了一次面塑的制作的请求,江师傅开心地笑道:“有人愿意学当然好啦!”揉、捏、搓、拉、叠……江师傅的手在黏土间游刃有余,面塑成品惟妙惟肖,团队成员跟随江师傅笨拙地模仿着,虽然成品略显粗糙,但团队在制作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了面塑手艺中精益求精的精神。配色、花纹、形态,无一不体现先人的智慧与工匠的巧思。看似简单的面塑需要的不仅是一双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颗不老童心。“老顽童”江师傅将匠心揉入面中,将童心刻入神韵,将幽默注入生活。江师傅的面塑不仅仅是指尖艺术,还是生活艺术。
“以后百花齐放的时候,此门艺术还会吃香的。”江存思先生如是评价。目前,南陵政府已经在学校设立了面塑课程,江师傅带领着一百多个学生学习面塑,传承面塑,创新面塑。 传承非遗,要的不单单是继承传统那么简单,还需要在先人筑成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改革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将非遗搬出教科书,走进日常生活,成为新时代的文化“网红”。此外,我们还要为传统手工艺人开辟更多的发展空间,政府政策支持、社会赞助、团队宣传等途径都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无限生机。团队始终相信,南陵面塑,未来可期!
(苏州大学“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5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