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河北威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站在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去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方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承冀实践队于7月15日赶往威县博物馆调研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图为张君丽、宋一月两位老师带承冀队员参观义和团纪念馆。
在梨花大鼓传承人张君丽老师和宋一月老师的带领下,承冀实践队来到威县著名的义和团纪念馆。义和团纪念馆里摆放着许多关于义和团的资料和图片,还有记述着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那段屈辱历史。墙上留着周恩来总理对义和团运动的高度评价,“一九零零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宋一月老师一路为承冀队员们做着精心地讲解,让队员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完善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资料。在二楼的威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里,两位老师带着队员们参观了梨花大鼓、梅花拳、威县乱弹、土布纺织的纪念馆,里面陈列着梨花大鼓的鼓和三弦、梅花拳的兵器和梅花桩、乱弹的脸谱、土布纺织的纺织机和梭子等一系列带着历史沉淀后的难以用单纯的价值来估量的文化载体。
图为承冀队员们采访威县文化馆李馆长。
参观完义和团纪念馆后,张老师和宋老师带着实践队来到威县影剧院采访了威县文化馆的李馆长。李馆长虽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但仍然耐心地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她告诉队员们,目前威县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梨花大鼓、乱弹、梅花拳、土布纺织四项,除此以外威县的省级和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也是种类繁多。威县政府尤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给予传承人们很大的补助,这也是威县文化遗产得以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如何给传统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方面,李馆长则提到今年新加入梨花大鼓培训班的众多新人学员,因为传承者有了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她相信这些年轻人会以青年人独有的精神活力来使得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不断历久弥新。宋老师向实践队员们提到,李馆长也是自小练习各种曲艺,每年都会参加各种大型演出活动,而近几年已逐渐退居幕后,来为培养新人学员、编制词曲做准备。同时在和几位老师的交流中,队员们除了了解到他们几位文化传承者深厚的友谊外,更为他们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四处奔波表演的精神所折服。“我真的很佩服他们一生为一事、一生做一事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很羡慕他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上,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承冀实践队队长于群说道。
图为承冀队员们采访当地政府宣传部张主任。
为了解政府方面对传承非遗文化所作的工作,队员们又赶赴到威县当地政府。接待队员们的是宣传部的张主任。张主任热情地欢迎了实践队队员们的到来,和队员们进行了亲切地交谈。他提到,威县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比较多的,在威县也设有专门的剧院,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文艺团在那里演出。同时在宣传方面,也有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年轻的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承冀实践团仍在路上。承冀实践团在威县所作的调研,不仅是为让更多人了解到威县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想要告诉大家,继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这项使命不仅仅只是传承人的责任,更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每个人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使命,每个人都应有自觉、有觉悟地去自发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继续流芳百世,让子孙后代都能为我国拥有如此多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才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8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