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十八大讲话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丰富自身内涵。2019年7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八音克谐”实践团队来到日照莒县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姑子戏展开调研活动。
在莒县当地有着这么一句话:“周姑子戏,娘们的事,老汉子不爱听,老嫲嫲给抹上蜜。”相传在清乾隆到嘉庆年间,日照西部有一村姑,因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而离家出走,沿途以乞讨为生,到一家便哭诉自己的不幸身世。人们同情她,也为她那甜润的嗓音和优美的唱腔所吸引,久而久之,人们把这种哭诉腔调称为“周姑调”,后来被乞讨者沿用为“唱门子”讨饭的帮腔。进而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周姑子戏。
24日下午,调研团成员就当地年轻人对周姑戏的看法进行了调研,其中一名来自莒县一中的学生表示在18年冬季在学校看过周姑戏团来到学校的表演,并对这一戏曲形式称赞不已。“演出的主题是‘孝’,其唱腔和情节使人印象深刻。”当调研队员问起学生对当地周姑戏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时,学生回答道:“周姑戏并不像我们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穿着传统的戏曲服装,而是穿着当代农村人的常见服装,表演的内容也反映着当下农村的常见问题,十分贴近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周姑戏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相信周姑戏不会因时代变迁轻易消失。”但也有很多当地人表示,周姑戏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年轻一代很少有人对周姑戏表现出浓烈兴趣。而且随着网络电视的普及,在电视上看到周姑戏的机会也在变少,对该剧种的保护与传承还需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99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