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寻绣归”暑期实践调研走进“珍艺传承”朱寿珍老师艺术工作室。
朱寿珍老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中国顶级刺绣艺术家,联合国世界亲善大使。她出生于宫廷刺绣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在刺绣领域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传统苏绣作品不同,朱老师的绣品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的刻板映像,新颖活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作为对生命活力有着热切追求的年轻一代,成员们从朱老师的作品中找到许多古今文化的契合点,于是,团队成员带着问题和诚心与朱寿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传承为本 创新增彩
朱老师热情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其馆藏作品,向团队成员分享孔子肖像刺绣作品中的慧心:绣品中人物的胡须又老、中、青几代人的发丝制作而成,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涅槃、延续、活力,也表达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理念。
于刺绣而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促进苏绣随着时代一起进步。“创新不是不尊重老祖宗的东西,而是发展老祖宗的东西。”朱老师强调,我们传承任何技艺和文化,都要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朱寿珍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绣品。张稆屹 摄
困境重重 亟待解决
在与朱寿珍老师的交流谈话中,队员们认识到苏绣技艺表现中存在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今仍然有很多绣娘没有专业美术知识,不知道如何突破创作瓶颈,如何通过刺绣的方式来传递画家原作品的表达效果;二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画家不能很好地理解刺绣技艺的表现形式,导致现在绘绣不能很好的结合。
朱寿珍老师与团队成员交流苏绣现状。张稆屹 摄
走进校园 珍艺传承
推动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老一辈艺术家的积极推动,也离不开年轻一辈的努力。为此,团队成员向朱寿珍老师提及“刺绣与院校合作”的理念。
朱寿珍老师认为苏绣进校园是十分有必要的。她多次强调:“刺绣是绘绣结合。”苏绣的传承不仅仅是在绣娘的绣绷上,还在文人墨客的书房里,它不只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与琴棋书一样,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对苏绣的理解不因紧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更因上升到艺术层面。包括美学,人生哲理。
朱寿珍老师还特别提出了国绣文化的概念,“我们刺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应该分派别。”所以,推行“刺绣艺术进高校”,也不只是为了简单的技法传习,也更应注重美学教育,将其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美学艺术,培养年轻一代的艺术追求,使其主动担起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担。
目前朱寿珍老师已在苏州科技城实验学校和东渚实验小学成立“国绣文化· 珍艺传承”公益课堂班。通过切身实践尝试将苏绣文化带入校园。朱老师表示,“小学是一个苏绣了解启蒙最好的一个时间段,可以开一些普及推广班。我现在在做的国绣娃娃班就是这样,那些孩子们非常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热爱。初中高中的年纪是学习刺绣最好的一个时间段。大学甚至可以把刺绣开设成一门专业课学习,从刺绣技术到刺绣艺术,再到刺绣作品鉴赏。”
朱老师致力于整理并发表刺绣文化的文献资料,出版有经国家文化部审批发行的“国绣文化 珍艺传承”作品集,现在正在撰写相关文献资料。临走时,朱老师赠送其限量作品集作为留念,并主动为“寻绣归”团队题字,再一次表达对青年一辈把发扬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期望!
朱寿珍老师向团队赠书。张稆屹 摄
身披轻纱,气质如兰,一生深爱针与线的朱寿珍老师更像是一位现代意识强烈的诗人,她热爱刺绣,强调包容,呼吁感恩。“字字句句皆是情谊,针针线线绣出人生”,通过与老师的交谈,队员们领略到了全新的刺绣理念,绣不仅是心的宁静,更是纯洁与博爱;绣是绘与绣的交融,也是文化传承与美学教育的结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0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