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江苏省的太湖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太湖的蓝藻治理已历时十余年,一方面我们看到治理投入持续加大,另一方面却是媒体不断爆出的蓝藻每年仍在泛滥的新闻。2019年7月20日至23日,由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李宇等人组成的太湖水质调研小组奔赴太湖西岸的宜兴进行水质调研。
宜兴市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临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宜兴地区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多,降水充沛,河流湖荡密布,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532.6平方千米,有天然湖荡30个(不含太湖)。调研小组分别去往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水产小区、东氿湖畔、南岳寺景区、新街镇生活区采集水样,分别对应工业园区河水、水产养殖用水、城市生活河水、风景区河水、农村生活河水,并分析其组成成分,力求寻找水污染解决方案。随后,小组又对周围的居民和工厂等进行了调研和走访。
事实上,从2007年太湖蓝藻时间爆发到2017年,江苏省为治理太湖水质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资金。而这1000亿元换来的效果是,按照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7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五类;2016年,改善为四类。据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顾征帆介绍,1997年以后太湖污染明显加重,2007年总磷、总氮达到最高点。经过十年治理,太湖无锡水域总氮、总磷分别下降了54.4%、38.9%,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相当于“年轻”了十岁以上。2007年,15条主要入湖河流9条水质都是劣五类。现在,3条是四类,其余的都是三类。
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几乎成为了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低技术含量的粗狂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帮助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迅速完成城镇化的最重要工具,也是对环境破坏最为深刻的根源。太湖水源地附近蓝藻大量堆积,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氢等异味物质。
整个的调研过程一波三者,取水和调研的工程也充满了困难,但是整个实践还是比较顺利的进行,后续对水样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希望能对太湖的水质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1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