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号-23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乡村垃圾分类调研团”为紧跟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号召,决定选取“乡村垃圾分类与处理”作为主题开展本次实践活动。
为收集乡村垃圾分类推广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调研团决定于前往河北沧州的西蔡村和江西上饶的东阳乡,之所以选择这两座村庄作为我们的实践地,是因为“零废弃村落”的创始人陈立雯女士曾帮助这里进行乡村垃圾分类的推广实施,他们是中国乡村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代表了我国乡村垃圾分类的最新发展。
调研团的第一站——河北沧州市献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调研团与城市管理局联
络员吴先生讨论了现有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面临的挑战。吴先生表示,前期献县投入了不少精力进行垃圾分类与处理,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垃圾分类与处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够,习惯于随手扔垃圾;在夏季的农忙时间,村民无暇顾及
垃圾分类,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分类;相关领导人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管理的力度和投入;处理垃圾处理中产生的渗沥液,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在后期处理上的长期投入对当地政府也是个不小的经济压力等。乡村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棘手的问题,涉及经济发展、人文素养、生产协调、技术支持等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调研团的第二站——献县大邵寺村。调研团采访了大邵寺村的村支书,详细询问了当地的垃圾分类现状与垃圾分类面临的挑战。村支书表示,现在垃圾分类由于前任负责人陈立雯离开之后,政府又甚少监督,已经很少再进行垃圾分类了,有些村民甚至图方便,直接把垃圾扔在门前的水沟里。
在村中走访时,调研团咨询了村子里收运垃圾的清洁工,提出了关于收运方面的具体问题。调研团了解到村子里共有两个收运人员,将收集区划分为村头和村尾,隔天收一次,收运时间是上午的八点至十点。调研团注意到垃圾车的构造不同于城市垃圾车,一辆车上有四个垃圾桶,前面两个装厨余垃圾,后面两个装其他垃圾,方便收运不同种类的垃圾,中间位置存放清扫工具。在走访过程中,确实如村支书所说,调研团发现垃圾收运车上的分类垃圾桶很多并未装有垃圾,而村边、小路旁、街道上仍然散落着塑料袋等垃圾,垃圾收运员在收集垃圾时直接用大垃圾桶装起来,一起运输。
调研团的第三站——西蔡村。在西蔡村,村支书向调研团介绍了村内的基本情况和在垃圾分类上的投资建设。西蔡村有一千多户人家,青壮年多在附近打工,每家每户都分发两个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调研团和村支书就推广垃圾分类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村支书表示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确实遇到不少阻力,例如垃圾站离村民家过近,气味、苍蝇和蚊子严重影响到村民,本来环保的事情也变得不环保。调研团采访了三户人家关于垃圾分类的看法,村民都很支持推行垃圾分类,说垃圾分类之后,垃圾回归了该有的位置,街道更干净了,家里也更加整洁了。调研团到村民家中观察垃圾组成和垃圾桶使用情况时,发现村民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不再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后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没有技术支持,乡村还是难以合理的处置垃圾。例如当调研团到达当地的垃圾堆肥站点时,了解到向日葵等农业可回收垃圾堆肥处理后不符合国家标准,这就意味着推出来的肥并不能回收做肥料,依旧还是垃圾。
调研团的第四站——献县垃圾填埋场。调研团采访了献县垃圾填埋场李厂长,李厂长为我们介绍了垃圾处理的工序以及垃圾场的规模与运营情况。在他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献县垃圾填埋场。献县垃圾填埋场于2010年9月投入运营,总共占地150.21亩,相当于14个国家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填埋场最初定位是城市垃圾处理,设计日处理垃圾160吨,使用寿命15年。2017年01月,垃圾填埋场开始承担乡村垃圾的填埋工作,日处理垃圾量陡增至350-400吨,垃圾填埋场的预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并且原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日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垃圾减量化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垃圾填埋厂进行了设备扩充。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日处理量600吨的垃圾焚烧厂,预计明年建成后可有效缓解献县生活垃圾处理压力。
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垃圾分类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带动全民垃圾分类。
本次沧州市献县地区垃圾分类与处理的调研到此就结束了。调研团的下一站是江西省上饶市东阳乡——“零废弃村落”项目的成功实践基地,我们将去那里探索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出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3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