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至行博一”教育关爱服务团来到博山区石马镇已有8天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天里,队员们从村民们的口中就已对“响泉村”这个优美动听的名字略有耳闻。为了使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不落下遗憾,队员们决定步行前往这距离居所不远处的古村落展开一天的调研生活。
此村名为“响泉”,顾名思义,定有一汪清澈的、世代喷涌的泉水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响泉村村民。据悉,明代时已有此村落,因村外山岩上有老泉洞,泉水下注,响如钟声,故得名“响泉”。从地图上看,响泉村地处杨峪岭之阳,坐落于寨顶山、文山、武山之间的山峪之中,形似葫芦。自古以来葫芦便是用来盛水的容器,此番隐喻也正好迎合了这个流淌着山泉的村落名字,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智慧。
初赴响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充满田园气息的瓦房。村委会前是村民们的娱乐活动场所,除了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还有一处宽敞的舞台,让人不禁联想起佳节来临之时村民们在此载歌载舞的场景。古朴的道路旁有卖水果的小贩,看见这些身着天蓝色队服的大学生们,他热情地请大家尝一尝他的桃子。据这位老人介绍,村民们家的果树很多都是用那一处远近闻名的老泉水浇灌的。桃子青黄中泛着粉嫩,品之清甜脆爽,果真不一般。
不远处,几块指示牌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按照指示牌上的标注,就可以轻松地找到各处历史遗迹。那参天古树的枝干上挂满了许愿的红丝带,树干形状古怪奇异,中间竟然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洞,就像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承载着丝带上千千万万美好的祝愿。“关帝庙”、“响泉庙”的外表虽已被岁月的长流风化得略显古旧,但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风格还是令队员们叹为观止。齐长城遗址位于村子深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道理在此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几块残余的城墙砖瓦虽不能言语,但却用它们屹立不倒的身躯谱写了一曲保卫家园的壮歌。
从整个响泉村的规划来看,队员们发现,当地充分利用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田园式”旅游业,虽规模不大,但颇具特色。古老的村落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沉醉于她那独特的魅力当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6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