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这一教育发展目标,让更多学生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婺语浔智”实践队的队员们在一周的探索与努力后,成功完成8堂英语微课的录制工作,创造性地通过“智库”形式向广大学生进行授课。
自“婺语浔智”实践活动下半期开始,实践队各个微课小组便开始投入微课的准备和录制工作。7月15日,8位小组代表在领队全玲玲、姜燕的带领下展开系统性讨论。接下来的几天里,各个小组通过内部协商不断完善课件与讲稿,通过模拟试课反复修改与操练。精心准备和反复试讲让最后的微课录制进行得格外顺利。虽然在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是在实践队员们互相分享经验,共同交流方案中,很多困难都迎刃而解了。
实践队员林文敏在进行课件和背景音乐的最后调试。邵睿 摄
实践队员邵睿在确认课件动画的跳转。李洛洛 摄
实践队员陈淇开始进行微课录制。邵睿 摄
实践期间和学生们相处的经验让队员们大受启发,大家把总结出的教学经验运用到了微课讲授上:用可爱的图片提高学生兴趣,用抛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用鼓励的策略增强学生信心……随着录制的推进,大家渐臻佳境。最终,八堂微课都呈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践队员张晨星将“森林冒险,探寻英语习语”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课堂,极具情境感的设计配合扎实的操练,学生们将在乐趣中收获知识。
实践队员林文敏从马里奥、路易基两兄弟的特征对比入手,生动讲述了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用熟悉的卡通人物引出新知识点,学生们能与热爱的伙伴一起探索新知。
以一段英文童谣做主线,实践队员陈淇从新朋友Tom的视角切入,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颜色词在中英文当中的含义。色彩鲜亮的图片配合生动的讲解,学生们将在该课中借由颜色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实践队员陈颖通过两个小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引出“there be”句型和“have”的使用方法。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不同形式的练习能让学生们在极具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巩固这一知识点。
实践队员邵睿化身小象Cherry向学生们寻求帮助并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们将和小象一同思考,循序渐进地帮助不懂得如何合理提议的女孩Amber找到合适的提议方法。
从小男孩Bob与父母外出郊游的故事导入,实践队员李洛洛直观展示了祈使句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可爱的插图调动学生们的听课兴趣,在总结与巩固中落实知识点。
实践队员张帆以学生郊游为主题,以队伍排列为切入点,引出方位词介绍,帮助学生在连贯的故事情节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方位词的运用。
为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实践队员梅语桐在课件中插入生动有趣的卡通人物,让整堂微课内容变得富有童趣,阐述、解释、练习、巩固步步到位。学生们能从例子中发散,在其他情境中灵活排列形容词。
当下,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微课作为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资源,更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强力推手。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从自身的学习状态出发,换位思考,充分考量在线学习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如何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构建学生的自我教育思维,形成对微课教学较为深入的认识。
相信经过这次尝试,实践队队员们能在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新颖科学的方式传授知识,以更加先进有效的观念教育学生。也相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当下,实践队队员们能紧跟发展的潮流,争做“智慧教育”的践行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8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