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交大学子参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成昆情,弘扬民族魂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当地民族文化,了解地方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调研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情况,7月23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学习。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门口合影。
走进历史展厅,学习彝族文化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泸山风景区北坡,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博物馆背依青山、面临邛海,根据古朴典雅的彝族建筑风格而设计的,它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
暑期实践团成员进入博物馆,热情的彝族讲解员毛学英向成员们讲解了彝族的历史,解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彝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内的广阔区域,而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毛学英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详细地介绍了彝族的基本情况、历史发展、彝族文化、祭祀和风俗习惯等,通过实物展览、场景模拟、聆听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彝族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语言和艺术等,丰富的彝族文化令实践团成员惊叹不已,并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博物馆讲解员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凉山彝族的历史。
深入采访交流,洞悉经济变化
凉山彝族自治州原州长刘绍先曾说过“成昆铁路是凉山人民的幸福路”。实践团成员参观完博物馆后,就成昆铁路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向博物馆彝族工作人员做了深入的采访。她介绍到,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内农作物较为丰富,主要盛产石榴、苹果、脐橙、枇杷、花椒等农产品,除此之外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众所周知的著名景点。早年成昆线未建之前,交通十分不便,农产品无法销往外地、旅游业更是无人知晓,成昆铁路是打开凉山地区通往内地的黄金通道。一条成昆线,连接两方情。成昆铁路是一条连绵不绝的纽带,牢牢连接了彝族同胞居住的大部分区域,带动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取得了新进展,迎来了当地经济突飞猛进、蓬勃发展。
暑期实践团成员对博物馆彝族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牢记历史使命,发扬成昆精神
通过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参观学习,“筑梦成昆”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对凉山彝族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了直观和全面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兴旺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百花齐放和博大精深,回顾历史,实践团成员深深地认识到,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想富,先修路”,即使在我国的经济、科技各方面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对成昆筑路者心怀敬畏,牢记成昆精神,谨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行动的方向和指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观看凉山彝族农耕工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9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