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现状,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开化源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被誉为“开化第一村”的金星村,深入农民群众生活开展调研活动。
活动伊始,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郑初一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金星村党群服务中心和乡村振兴讲堂,为大家具体介绍了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开化金星村考察的事迹。据郑书记介绍,当时习总书记遇见不少村民在加工包装茶叶,在了解到村民们通过种植和加工茶叶每年可以获得三千多元的收入时,习总书记嘱托金星村干部和村民要多种茶叶,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十多年来,村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经济,不断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团成员们随后就来到了金星村的茶园,并采访茶农了解金星村茶叶的情况。据茶农介绍,2008年金星村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的近万亩山林分给村民,村民足不出村就有稳定收入。紧跟改革步伐,村民们纷纷开始开山种茶,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金星村茶叶的附加值。二十年间,茶农从最初的两三户到如今三百多户,1000多亩茶园每年至少为全村增收300多万元。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茶叶目前仍是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未来,金星村将打造旅游艺术产业为村民创收。
紧接着,金星村村民、民间艺术家周华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金星村的各个地点。成员们首先参观了金星村竹制工艺品展览馆,金星村周边有丰富的毛竹资源,心灵手巧的村民因地制宜,将毛竹变成竹篮、竹椅、竹匾等精巧的工艺品,增加了毛竹的附加价值。随后,成员们跟随周华老师来到了他家——“刘玉兰教学点”,刘玉兰老人是周华的母亲。据周华老师介绍,2006年夏天,习近平到金星村调研,他信步走进了村民刘玉兰家中,刘玉兰以自家院中所植的无花果招待,习近平称赞道:“无花果是个好东西,没想到浙江也有。”他还鼓励刘玉兰“可以多种一些”。此后村民们便开始从事无花果的种植,逐渐延展到深加工。如今,开化全县的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小小一颗无花果,如今成为带动上千名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主席曾经一番亲切的话语,给整个村庄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实践团成员们由衷赞叹习主席的远见卓识。
通过对金星村现状的实地考察,该村成熟的茶叶产业、毛竹产业和无花果产业给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启迪,让他们意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通过金星村与习主席的深厚缘分,也让成员们感慨习主席的雄才伟略。此次调研不虚此行,相信金星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21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